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途径和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9-07-31 15:39
【摘要】:正迄今关于网络给中小学生带来消极心理影响的论述颇多,反映出网络带来的有些问题较突出,需要我们重视。但同时,应看到网络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优势与机遇。近十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积极心理学,为网络时代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视角。
[Abstract]:So far, there are a lot of discussions on th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the network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hich reflects that some of the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the network are more prominent and need our atten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ee the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network to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network era.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44;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启示[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9期

3 周]Z;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2期

4 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丛权;曹蓉;;积极心理学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胡慧;;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杨集梅;柴洁余;;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龚光军;曹贵康;;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5期

5 刘学华;;积极心理学与赏识教育的比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高小丽;;关于教育气氛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董冬林;范若琳;刘晓燕;;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动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卓筱芸;;以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9 袁亮;袁龙;;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三级网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8期

10 宁娟;陈虎强;;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学意义与教育学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波;马克思人本心理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芮;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邓稳根;人格测验的项目反应过程与数据分析方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秀娟;农村初中后进生成因与转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青华;社会幸福感心理结构的跨群体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小英;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活质量和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吴佳蕾;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苗培;对极度兴奋性、消极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郭吉文;大学生竞争心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玉莲;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余乐;积极心理学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干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周文芳;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广东商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洁,闫克乐,何义芳;医科大学不同层次新生总体幸福感和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5期

2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5 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年03期

6 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4期

7 严标宾,郑雪,邱林;自我决定理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521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21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5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