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内隐观念下的师生关系研究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a multi-disciplinary problem. On the basis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ical types through the dimension of combination classification, so as to analyze the implicit cultural concept behind each typical relationship, inclu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pecific knowledge view and children's view. Under the refer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view of knowledge and the renewal of the children's view, the research on typic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reconstru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需要’的现实困境及合理性超越研究”(项目编号:10YJC880162)
【分类号】:G4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金生;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林崇德,王耘,姚计海;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4期
3 刘万伦,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余妍霞,姚本先;课堂情境定义与课堂师生互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徐霄侠;;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6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丽艳;有中国特色的跨越之路——论新民主主义构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王续琨;侯剑华;;知识计量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框架[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天鹏;企业知识共享绩效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于海霞;互动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任爽;多媒体环境下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瑾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梁兵;试论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及其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3 王耘,王晓华,张红川;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4 邹泓;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5 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6 贺岭峰;自我概念研究的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年03期
7 孙圣涛,卢家楣;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J];心理学探新;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桂娟;;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探论[J];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02期
2 沈小勇;;诗性专业教育:理念、知识观和实践模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2期
3 黄爱玲;;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8年12期
4 肖杰;;幼儿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5期
5 吴小叶;;对话教学:知识生成的“家园”[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邵慧玲;;学习·研究·实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J];幼儿教育;1996年02期
7 李小平;我国大学教与学活动的片面现象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8 毛亚庆;清理教育地基:对教育若干理念的重新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李小平;知识的人性蕴涵与教学活动的全面构建[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张兴峰;;功利取向儿童观及其批判[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樊晶;;试述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张颖;;用赏识托起学生飞翔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4 何彩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孙玉民;;“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孙佳;;传统文化与社区先进文化建设[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7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彭晓江;;创建学习温馨型班级集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9 文书锋;俞国良;董妍;侯瑞鹤;;研究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黄雨田;牛盾;王鹏飞;;大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与类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2 龙玫;互信平等的师生关系受期待[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黄山中心小学 杨进;老师,朋友[N];徐州日报;2008年
4 ;初为人师的“80后”们[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6 南华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秀萍;浅谈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7 强春兰 武都区东江中心小学教师;浅谈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N];陇南日报;2009年
8 九江县一中 谢翔;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N];九江日报;2009年
9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10 红安四中 耿协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N];黄冈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2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文安;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杜传坤;荆棘路上的光荣[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8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乔玉光;危机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北方草原传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郭树芹;唐代涉医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卿;文化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儿童观及其现代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桂月;《英语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2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22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