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幼儿说谎的眼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9:02

  本文关键词:幼儿说谎的眼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说谎是指有意图的去培养他人的错误信念,从而以使他人产生错误信念的行为,已有大量的幼儿说谎的行为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说谎年龄上的发展规律,幼儿说谎概念的发展、幼儿对说谎的理解等方面。而成人说谎的眼动研究更多的集中在测谎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国内外已有文献中几乎没有对幼儿说谎的眼动研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动指标的变化为我们间接了解大脑活动提供了直观简易的方法。那么幼儿在说谎过程中眼动指标是否和成人有显著差异,能否为幼儿说谎的行为实验提供眼动指标上的依据?为此,本文尝试着运用眼动技术来探讨幼儿说谎过程中的眼动指标,并尝试分析眼动指标和幼儿心理理论、执行功能、智商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改编的“抵制诱惑”实验范式,在此基础上共进行了四个实验,实验一为“听声音猜小动物”的眼动实验,探讨承诺前后说谎和坦白幼儿眼动指标差异。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眼动指标和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实验三在前两个实验的基础上分析眼动指标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实验四结合比奈智力测验,进一步探讨眼动指标和智商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年龄组被试在是否偷看和是否说谎的人数比率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4、5、6岁年龄组的幼儿在承诺前和承诺后的说谎人数都显著多于坦白人数。 2.4岁组在承诺前的坦白率显著高于6岁组。承诺后随着6岁组幼儿坦白率的增加,和4岁组之间的坦白率无显著差异。5岁组处于中间的过渡阶段。 3.不同年龄幼儿在说谎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采取某种说谎策略,5、6岁幼儿在控制图片上更多的采用“明知但故意猜错”的策略来混淆主试,尤其6岁幼儿将这种策略运用的更加熟练,在承诺后6岁幼儿会降低这种策略的运用。 4.承诺前说谎幼儿在组合图片上总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等眼动指标都显著小于坦白被试,而这种趋势在被试承诺后的组合图片上基本没有出现。 5.说谎幼儿在目标图片呈现时的总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等眼动指标显著大于坦白被试,在年龄变化趋势上,4、5岁幼儿的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显著大于6岁组。 6.说谎、坦白幼儿以及不同年龄组幼儿在各阶段的瞳孔指标基本无显著差异。 7.4、5、6岁年龄组幼儿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4岁与5、6岁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5、6岁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8.执行功能任务中正确trial的反应时越长,幼儿在组合图片目标兴趣区和目标图片动物头部兴趣区的注视时间也越长。 9.幼儿的一级心理理论得分越高,在组合图片目标兴趣区的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越少,即幼儿的越少的去注视或者有意回避目标图片兴趣区。二级心理理论和各眼动指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10.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智力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是智商越高的幼儿在承诺后耗费更多的认知时间加工目标图片,同时有意识的避开偷看过的目标图片,将注视更多的更快速的转移到目标动物外的其他图片区域。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研究首次运用眼动技术对幼儿说谎的眼动指标进行实证性探讨,揭示了幼儿说谎行为和眼动指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眼动指标和心理理论、执行功能、智商之间的关系,对于更进一步揭示幼儿说谎行为背后的心理学机制有重大意义。另外,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幼儿说谎眼动研究的空白,为今后运用眼动技术,或进一步深入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研究儿童说谎行为,探讨儿童说谎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儿 说谎 眼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0
  • 一、文献综述10-21
  • (一) 幼儿说谎研究综述10-16
  • 1. 说谎的概念界定10
  • 2. 幼儿说谎的研究方法10-13
  • 3. 幼儿说谎的影响因素13-16
  • (二) 说谎的眼动研究综述16-21
  • 1. 眼动各指标对说谎行为的反映16-19
  • 2. 幼儿说谎和幼儿证人政策变化19
  • 3. “说谎模型”的不同结论和争议19-21
  • 二、研究的总体思路21-23
  • (一) 前人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21
  • (二) 研究构思和假设21-22
  • 1. 研究构思21
  • 2. 研究假设21-22
  • (三) 研究意义22-23
  • 1. 理论意义22
  • 2. 实际意义22-23
  • 三、实验研究23-61
  • (一) 实验一:幼儿说谎行为的眼动模式研究23-52
  • 1. 前言23
  • 2. 研究方法23-29
  • 3. 数据分析29-48
  • 4. 讨论48-51
  • 5. 结论51-52
  • (二) 实验二:幼儿说谎的眼动指标和心理理论水平的相关研究52-55
  • 1. 前言52
  • 2. 研究方法52-53
  • 3. 数据分析53-54
  • 4. 讨论54
  • 5. 结论54-55
  • (三) 实验三:幼儿眼动指标和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55-59
  • 1. 前言55
  • 2. 研究方法55-56
  • 3. 数据分析56-58
  • 4. 讨论58
  • 5. 结论58-59
  • (四) 实验四:幼儿眼动指标和智商的相关研究59-61
  • 1. 前言59
  • 2. 研究方法59
  • 3. 数据分析59-60
  • 4. 讨论60
  • 5. 结论60-61
  • 四、总体讨论61-65
  • (一) 对研究假设的验证61-63
  • 1. 说谎和坦白幼儿瞳孔面积的差异61
  • 2. 说谎幼儿眨眼次数和眼跳距离的差异61-62
  • 3. 对“说谎模型”的进一步验证62
  • 4. 幼儿说谎策略的分析62
  • 5. 眼动技术的运用62-63
  • (二) 教育启示63-64
  • (三) 本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64-65
  • 五、总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70-7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芬,王卫星,高山,Mark Sabbagh;幼儿心理理论水平及其与抑制控制发展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2 刘秀丽;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及欺骗发展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3 傅根跃,孙永珍;幼儿面子谎行为与面子意识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4 傅根跃,王玲凤;为集体或为个人情境下小学儿童对说谎或说真话的理解和道德评价[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5 林佳燕;傅根跃;;承诺对学前儿童违规及相关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6 傅根跃,蒋培丽;6岁儿童面子谎及其熟悉度与权威效应初探[J];应用心理学;2003年01期

7 朱新秤,舒莹;美国证人心理学研究进展[J];政法学刊;200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幼儿说谎的眼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8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6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