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感戴教育对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01:00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感戴教育对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主观幸福感干预实证研究在国内外正处于发展阶段,本研究通过包括感恩课堂及罗列感恩事物在内的感戴教育干预过程,提升实验组被试的感戴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同时对各组被试进行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考察并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高中一年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研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分别选取两个重点班和两个普通班学生作为被试,其中一个重点班1(鄂尔多斯市内生源)和普通班作为实验组,另外一个重点班2(宏志班:鄂尔多斯市外其他地区的优秀生源)和普通班作为对照组。采用感戴问卷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感恩课堂材料和感恩日记本由研究者自行准备。实验结果表明:女生的感恩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重点班和普通班被试在感戴问卷上表现出极其显著差异,在主观幸福感问卷上有显著差异;通过感恩课堂和感恩日记的同时干预,实验组被试的感戴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得分显著提高,干预效果较好。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感戴教育 高中生 干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G635.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引言7-11
- (一) 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第二次登场7
- (二) 主观幸福感及其研究现状7-8
- (三) 感戴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8-9
- (四) 研究意义9-10
- (五) 预期目标10-11
- 二、研究方法11-14
- (一) 研究对象11
- (二) 研究工具11-12
- (三) 研究程序12
- (四) 数据收集及统计方法12-14
- 三、结果14-18
- (一) 各量表信度分析14
- (二) 各量表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14-15
- (三) 验证干预效果15-18
- 四、讨论18-21
- (一) 研究干预过程的细则说明18
- (二) 关于使用量表的补充说明18-19
- (三) 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解释19-20
- 1. 总体感戴及主观幸福感处于中上水平19
- 2. 女生感戴水平高于男生19
- 3. 重点班与普通班差异显著19
- 4. 跨区生源不存在差异19-20
- (四) 干预成果讨论20-21
- 五、结论21-22
- 六、展望与反思22-24
- (一) 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育有机结合22
- (二) 研究反思22-24
- 参考文献24-25
- 附录一:问卷样本25-28
- 附录二:感恩课堂基本流程28-30
- 致谢30-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云献,扈岩;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2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3 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4 赵国祥;陈欣;;初中生感戴维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5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年04期
6 石国兴;祝伟娜;;初中生感戴和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8年03期
7 苗元江;陈燕飞;;感恩:积极心理教育新视角[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9期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感戴教育对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