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相关及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3:03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相关及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我国正在逐步迈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正在进入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然而,正如美国著名学者阿力克斯·英格尔斯曾说的那样:“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转变为现代公民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被称为现代化国家。”因此,不仅是物质生活丰富,并且精神生活也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公民意识达到较高水平,我国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公民意识的养成和提高,不仅对他们作为个体心理健康成长是必要的,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公共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作为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在伦理学、法理学,思想政治领域被广泛研究,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还较少。为了充分了解我国目前青少年公民意识的现状,分析不同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差异,探究公共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关系,本研究首先编制公民意识问卷(本研究采用公共道德意识部分和法律意识部分),问卷初稿经过初测和修改后,对天津和山东两所中学的823名青少年进行正式施测。然后对不同年龄、性别、社会背景等的青少年的公共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公共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法律意识分为法律认同、法律兴趣、法律参与、法律评价子维度;公共道德意识分为义务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团体意识、公益意识子维度。 2.公共道德意识的子维度公益意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三年级大于高一年级; 3.公共道德意识及其各子维度,法律意识及其子维度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各个维度上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 4.公共道德意识及其子维度团体意识、环保意识在文理科上存在显著差异;法律意识及其子维度法律认同在文理科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均为理科生得分高于文科生; 5.法律意识的子维度法律参与、法律兴趣在不同居住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6.法律意识的子维度法律兴趣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 7.公共道德意识的子维度义务意识在父亲、母亲职业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法律意识的子维度法律兴趣在父亲、母亲学历存在显著差异,法律认同维度在父亲职业上存在显著差异; 8.公共道德意识及其各子维度与法律意识及其子维度均呈正相关。
【关键词】:青少年 公民意识 公共道德意识 法律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文献综述10-19
- 1.1 公共道德意识研究综述10-14
- 1.1.1 公共道德意识的定义10
- 1.1.2 道德意识的起源与发展10-13
- 1.1.3 公共道德意识的相关研究13-14
- 1.2 法律意识研究综述14-18
- 1.2.1 法律意识的定义14-16
- 1.2.2 法律意识的发展16-17
- 1.2.3 法律意识的相关研究17-18
- 1.3 公共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相关研究18
- 1.3.1 道德和法律发展的同构关系18
- 1.4 研究意义18-19
- 1.4.1 理论意义18
- 1.4.2 实践意义18-19
- 2 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19-20
- 2.1 问题提出19
- 2.2 研究假设19-20
- 3 研究方案20-26
- 3.1 研究工具20-24
- 3.1.1 问卷的理论建构20
- 3.1.2 初测问卷的编制20
- 3.1.3 问卷的施测20-21
- 3.1.4 项目分析21
- 3.1.5 因素分析21-24
- 3.2 研究被试24-26
- 3.3 研究程序26
- 4 结果与分析26-53
- 4.1 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总分及各维度总体分析26-27
- 4.1.1 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总分及各维度的总体分析26-27
- 4.1.2 青少年法律意识总分及各维度的总体分析27
- 4.2 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差异分析27-52
- 4.2.1 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及各维度的差异分析27-41
- 4.2.2 青少年法律意识及各维度的差异分析41-52
- 4.3 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相关分析52-53
- 4.3.1 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相关分析52-53
- 5 讨论53-58
- 5.1 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差异53-57
- 5.1.1 年级53-54
- 5.1.2 性别54
- 5.1.3 居住地54-55
- 5.1.4 独生子女55
- 5.1.5 文理科55
- 5.1.6 家庭背景55-57
- 5.2 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关系57-58
- 6 结论58-59
- 7 教育启示59-62
- 8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67
- 附录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青;;中国研究生道德意识与科学精神的调查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田方林;;发生学视野中的道德与法律关系再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郭忠;;道德法律化的途径、方式和表现形态[J];道德与文明;2010年03期
4 廖加林;黄永录;;论公共道德研究的理论维度[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5 周小李;;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女性主义的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中国德育;2006年11期
6 刘士华;;道德意识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7 赖亮洲;杜思危;;法律与道德:一个多维度的解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8 武磊;;关于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1年35期
9 刘宁;;道德与法律之权衡[J];法制与社会;2012年02期
10 张国钧;;中国当前公共领域里道德-法律关系的一个侧面[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加林;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基础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相关及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