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权威消解说”的辩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5 16:33
【摘要】: 教师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素质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是,关于教师权威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有的观点过于偏激,如“教师权威消解说”的提出。这一观点的提出有其历史背景,那就是教育民主化的提出、新课改的实行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本文认为,“教师权威消解说”片面夸大了教师权威的负面影响,应当全面深入地分析教师权威,它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影响。在本文中,教师权威包括教师的知识权威、感召权威和制度权威。 在教师的个人权威中,渊博的知识积累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还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力的源泉。教师的知识愈丰富,视野愈宽广,科学素养愈全面,教学的效果就愈好。有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才可能有创造精神。在树立教师知识权威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传统教师权威的消极影响,教师话语权的回归是提高专业能力、进而树立权威的基础。信息化社会中,教师仍应成为知识权威,并且是指导学生获得有效知识的权威。 除了知识权威,感召权威也同样重要。教师是人格教育活的教材,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同时,教师应走下“神坛”,做一个有个性的“人”,因为教师必须以个人的方式去体现所讲授的知识。新型教师权威的确立不仅需要教师提高知识权威、发挥感召权威,也需要教育管理进行体制创新,为新型教师权威的确立提供必要的外在支持。 那么,什么是教师权威?教师是否应该成为权威?教师权威是否该消解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辩证分析教师权威?这些都需要在理论上系统地加以探讨。弄清楚这些问题,对树立正确的教师权威观、对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对科学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实现、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都是有作用的。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51.1
本文编号:2640450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51.1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海彬;批判与重构—教育场域的教师话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关群;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与消解[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凤华;山东省素质教育改革下教师权威的重构[D];聊城大学;2011年
3 章洁琼;信息化社会中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小龙;师生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权威的困境及其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森林;中学课堂场域背景下学生话语权缺失探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杨英;农村中学教师权威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0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4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