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状态对学前儿童辨认假装及理解假装者心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6 02:05
【摘要】:近年来,研究者对儿童在假装领域的发展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当前假装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儿童对假装的理解是否有元表征的参与。以Lillard为代表的研究者通过儿童在Moe任务中的表现得出的结论是,儿童把假装理解为外显的动作和行为,而没有理解到假装的心理成分。其他的研究者则认为学前儿童已经具备了理解假装心理成分的能力,他们不仅能够把假装看成是心理的,还能理解到假装者的心理表征。 本研究试图通过影响儿童假装理解的重要因素一知识状态来考察儿童对知识在假装中的作用的理解。具体给儿童呈现了一个假装行为和一个模仿行为,考察儿童能否根据他人的知识状态成功辨别这两种高度相似的动作以及能否利用知识状态来推断假装者的心理表征。我们通过图片陈述故事主人公的行为特点和心理信息,以避免因为内部心理信息和外部行为呈现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对假装理解的影响。对假装者心理表征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泡泡来呈现的,思维泡泡里面的内容是个体脑海中正在想着的东西,即把个体假装时脑海中同时所想的假装物的心理表征通过思维泡泡外显的表示出来,看儿童能否根据知识状态推测假装者思维泡泡里面的内容。通过对3—6岁学前儿童的测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3—4岁时,学前儿章根据知识状态正确推断假装者心理表征的能力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4岁儿童已经形成依据知识状态推断假装者心理表征的能力。
【图文】:
0.88926.763.3汪丁苹蔺成绩蔽一标准差孤通过率(得2分者)和未通过率(得0分者)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儿童在两个问题中的成绩情况,我们绘制了图1。结合表1和图1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假装行为的辨别并没有出现逐步发展的趋势,3一6岁的儿童在该问题通过率均很低。儿童对假装者心理的推断在3一4岁时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趋势,4一6岁时已经接近天花板。图1:对假装行为辨别和推断假装者心理的成绩4.3.2各年龄组间的任务成绩对比经方差分析表明,儿童对假装行为的辨别不存在年龄的主效应,而推断假装者心理的年龄主效应显著,Fl(3,116)=0.202,pl)0.05凡(3,116)=8.550
5.4.1不同实验下推断假装者心理成绩的比较为更直观地显示不同实验下儿童的认知成绩,我们把实验l条件下对假装者心理推断的成绩,与实验2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见图2。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实验条件的主效应显著,年龄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式(1,208)=l.422,只<0.05,凡(2,207)=18.518,忍0.001。对年龄的多重比较发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44.1
本文编号:2640955
【图文】:
0.88926.763.3汪丁苹蔺成绩蔽一标准差孤通过率(得2分者)和未通过率(得0分者)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儿童在两个问题中的成绩情况,我们绘制了图1。结合表1和图1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假装行为的辨别并没有出现逐步发展的趋势,3一6岁的儿童在该问题通过率均很低。儿童对假装者心理的推断在3一4岁时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趋势,4一6岁时已经接近天花板。图1:对假装行为辨别和推断假装者心理的成绩4.3.2各年龄组间的任务成绩对比经方差分析表明,儿童对假装行为的辨别不存在年龄的主效应,而推断假装者心理的年龄主效应显著,Fl(3,116)=0.202,pl)0.05凡(3,116)=8.550
5.4.1不同实验下推断假装者心理成绩的比较为更直观地显示不同实验下儿童的认知成绩,我们把实验l条件下对假装者心理推断的成绩,与实验2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见图2。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实验条件的主效应显著,年龄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式(1,208)=l.422,只<0.05,凡(2,207)=18.518,忍0.001。对年龄的多重比较发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44.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轩;;儿童假装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传英;幼儿园假装游戏现况研究及对之开发和利用的构想[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0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4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