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德育课程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12:29
【摘要】: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碰撞,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一方面,世界各国要求多元化,提倡多元价值的呼声非常强烈;另一方面,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又需要有一种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多元文化社会与学校德育相互撞击,相互影响。德育是在传递、延续一种文化,同时也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同时,多元文化又推动着学校德育的发展和改革,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二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民的大量涌入,美国进入了多元文化社会。民族和移民、政治制度、宗教以及经济全球化是其形成多元文化社会的主要原因。多元文化社会给美国德育课程带来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其一,德育价值取向更为广泛;其二,德育培养目标发生转变;其三,德育内容发生结构性调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美国进入多元文化的繁荣时期,美国社会和学校引发了大量的德育研究,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德育改革实践和理论派别,成功地进行了德育课程改革。 二战后,美国社会对多元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从“多元文化的萌芽期”,到“多元文化的碰撞期”,再到“多元文化的融合期”。与此相应,美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也从“反对共产主义,培养美国精神”,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判断、推理能力”,再到“关注公共利益,追求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以下特点:德育内容呈现多元统一的状态;德育目标是培养全体国民的美国精神;德育实施出现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德育评价采用新型的价值取向。笔者在研究了美国德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德育课程改革中要尊重、明确学生的多元选择;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和推理能力;传递一些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要求学校德育从对抗走向对话;注重德育的人文取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道理;刘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陈琼;谢亚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3 张兰玲;;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低效的成因及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6期

4 刘敏;;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教学与管理;2008年24期

5 陈文远;;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德育的时代性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16期

6 张翠萍;郝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变革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雷云;;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6年28期

8 杨开红;;多元文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德育困境原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06期

9 曾平;;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路琳;吴晶;;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文化应答[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勇;;德育创新教育的探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唐蒋林;田莉;黄琳;简敏;;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2018年

3 赵建军;鲁梁;毕研;;以成人成才为根本,做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罗文生;;学校的德育工作[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孙喜勋;;新时期如何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6 苗王芳;;重视德育主体,提高德育效能[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龙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与管理[A];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研究(2017年版第一辑)[C];2017年

8 沙晓莱;;德育工作之探析[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年

9 张艳红;;让德育拨动学生的心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07年

10 邱伟光;;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的文化理念与价值定位[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沾清 昌吉州第一中学校长;新课程德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N];昌吉日报(汉);2014年

2 柴素芳 邵彩玲;高校德育如何创新[N];人民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修孟青;德育就在身边[N];大连日报;2009年

4 淮安市清江浦中学校长 张明芳;幸福德育:给孩子不一样的成长[N];淮安日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吴绍芬;山东:德育进入全科时代[N];中国教师报;2016年

6 天津市普育学校校长 梁峰;三级课程助德育落地生根[N];中国教育报;2015年

7 北京市教委 李奕;“数字德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潘光;德育成为中职核心竞争力[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李亚平;整合资源发挥新课程德育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柴素芳 邵彩玲;高校德育创新新论[N];华东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桂花;高校德育人本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玉海;论服务德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卫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李绍伟;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崔昆;人本德育的唯物史观向度[D];苏州大学;2013年

6 赵祖地;高校德育评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蒋怀柳;论高校德育校本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8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艳红;德育资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贵臣;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薇;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德育课程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云;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寇婷;中小学公民德育政策实施的问题与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4 董罡辉;中国大陆与新加坡小学德育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楠;中国、新加坡学校德育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戴静;中美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对中国学校德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石亚玲;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视野下高校德育发展历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迟秀英;回归生活的学校德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童姗姗;中小学品格教育及德育政策实施与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10 陈尧;中国与新加坡学校德育比较研究及启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5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45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