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德育课程改革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道理;刘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陈琼;谢亚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3 张兰玲;;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低效的成因及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6期
4 刘敏;;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教学与管理;2008年24期
5 陈文远;;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德育的时代性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16期
6 张翠萍;郝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变革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雷云;;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6年28期
8 杨开红;;多元文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德育困境原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06期
9 曾平;;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路琳;吴晶;;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文化应答[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勇;;德育创新教育的探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唐蒋林;田莉;黄琳;简敏;;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2018年
3 赵建军;鲁梁;毕研;;以成人成才为根本,做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罗文生;;学校的德育工作[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孙喜勋;;新时期如何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6 苗王芳;;重视德育主体,提高德育效能[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龙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与管理[A];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研究(2017年版第一辑)[C];2017年
8 沙晓莱;;德育工作之探析[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年
9 张艳红;;让德育拨动学生的心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07年
10 邱伟光;;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的文化理念与价值定位[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沾清 昌吉州第一中学校长;新课程德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N];昌吉日报(汉);2014年
2 柴素芳 邵彩玲;高校德育如何创新[N];人民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修孟青;德育就在身边[N];大连日报;2009年
4 淮安市清江浦中学校长 张明芳;幸福德育:给孩子不一样的成长[N];淮安日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吴绍芬;山东:德育进入全科时代[N];中国教师报;2016年
6 天津市普育学校校长 梁峰;三级课程助德育落地生根[N];中国教育报;2015年
7 北京市教委 李奕;“数字德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潘光;德育成为中职核心竞争力[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李亚平;整合资源发挥新课程德育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柴素芳 邵彩玲;高校德育创新新论[N];华东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桂花;高校德育人本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玉海;论服务德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卫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李绍伟;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崔昆;人本德育的唯物史观向度[D];苏州大学;2013年
6 赵祖地;高校德育评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蒋怀柳;论高校德育校本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8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艳红;德育资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贵臣;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薇;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德育课程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云;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寇婷;中小学公民德育政策实施的问题与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4 董罡辉;中国大陆与新加坡小学德育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楠;中国、新加坡学校德育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戴静;中美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对中国学校德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石亚玲;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视野下高校德育发展历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迟秀英;回归生活的学校德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童姗姗;中小学品格教育及德育政策实施与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10 陈尧;中国与新加坡学校德育比较研究及启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5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4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