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的整体特征及其带来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5-04 13:49
【摘要】:美国课程改革是一个老话题,因为国内学者已经对此做过很多研究了。美国课程改革又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因为对它的挖掘可以超越美国这一范围限定,将视野投向广阔的课程改革,这样,论文就不仅仅是就美国而论美国,而是可以给本国的课程改革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本文的研究就是在对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的历史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尝试着找到自己的研究立足点和突破点,对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作出自己的诠释,并希望这种诠释也能对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有所作用。 二战后美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改革主要有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学科结构运动,70年代的回到基础运动,以及80年代以来的标准改革运动。本文试图以一种较为宏观和整体的视角来深入对这几次改革的研究,着重探讨这几次改革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国课程改革的一些整体特征:在改革的背景方面,有一种深刻的危机意识,这种意识,可能来自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在改革的目标方面,既有现实追求目标,也有隐藏目标;在改革的动力方面,有来自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多重推动力量;在改革的阻力方面,既有体制的阻力,各种惯性力量的抵抗,也有改革中文化的较量和各利益集团的较量,更有可能在改革中遭遇现实的技术困难和人力瓶颈;在改革的策略方面,也呈现出国家力量加强、参与主体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在对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的整体特征进行分析之后,文章的视野跳出了“美国”这一地域限定,将着眼点投向了课程改革这一广袤的天地,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改革的本质是冒险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的结合。改革的冒险性并不单单指改革的可能的失败几率,而是指没有办法真正推算出改革成功和失败的几率各有多少。改革的不确定性则是由现实的不确定性和我们认识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而改革的复杂性则是由改革中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是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联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571.2
本文编号:2648643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571.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牛晓艳;美国中等教育就业目标的嬗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陶磊;上海市小学二期课改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8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4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