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大学生对农民工、白领阶层的内隐态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8:0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对农民工、白领阶层的内隐态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在社会认知领域,研究者认为态度并不仅仅是单维度的,个体对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认知评价和情感,即矛盾态度。矛盾态度不仅存在于外显层面,也有研究者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AT)提出了内隐矛盾态度的概念。本文利用近几年新提出的内隐测量工具——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RAP),结合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测量,研究大学生对白领和农民工的内隐矛盾态度。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借鉴,丰富内隐矛盾态度的研究,并对内隐联想测验和内隐关系评估进行比较。 本研究的实验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一个实验前的问卷调查,一个内隐认知评价实验和一个内隐情感评价实验。问卷调查旨在为之后的内隐测量选取样例刺激;内隐认知评价实验选用问卷结果中两组不同的属性样例刺激(“白领积极/民工消极”和“白领消极/民工积极”),通过两组内隐联想测验、内隐关系评估程序和外显测量,探究大学生对白领和农民工的内隐认知评价矛盾态度;内隐情感评价实验选用积极和消极的情绪词汇为属性样例刺激,探讨大学生对白领和农民工的内隐情感评价矛盾态度。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大学生对白领持有较为积极并且稳定的内隐认知评价,对白领的外显认知评价也偏向于积极。 (2)大学生对白领持有较为积极的内隐及外显情感评价。 (3)大学生对农民工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内隐及外显认知评价,对农民工存在内隐及外显的认知评价矛盾态度。 (4)大学生对农民工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内隐情感评价,对农民工存在内隐情感评价矛盾态度。
【关键词】:农民工 白领 内隐联想测验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 内隐矛盾态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5.5;G44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引言10-12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第2章 文献综述12-29
  • 2.1 有关农民工和白领的研究现状12-13
  • 2.2 矛盾态度研究现状13-15
  • 2.3 内隐联想测验简介15-18
  • 2.4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18-28
  • 2.5 问题的提出28-29
  • 第3章 实验研究29-43
  • 3.1 问卷调查29-30
  • 3.2 实验一:大学生对白领和农民工的认知评价的矛盾态度研究30-38
  • 3.3 实验二:大学生对白领和农民工的情感评价矛盾态度研究38-43
  • 第4章 总讨论43-48
  • 4.1 什么是内隐矛盾态度43
  • 4.2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在内隐矛盾态度测量中的作用43-44
  • 4.3 内隐联系程序与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比较44-45
  • 4.4 大学生对白领和农民工持有何种态度45-47
  • 4.5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7-48
  • 第5章 结论48-49
  • 附录49-50
  • 参考文献50-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健;李辉;赫云鹏;;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与城市认同的相关研究——以深圳市和昆明市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金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群际融合态势分析——基于对武汉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群际关系的滚动调查[J];长江论坛;2010年05期

3 张中学;宋娟;;偏见研究的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4 蔡f ,王美艳;中国经济增长究竟有多快?[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05期

5 许向东;;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投影——传媒再现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年10期

6 吴明证,梁宁建,许静,杨宇然;内隐社会态度的矛盾现象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7 胡志海,梁宁建,徐维东;职业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8 连淑芳;内-外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9 陈剑峰;陈志霞;;一般矛盾态度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10 张林;徐强;;关于矛盾态度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对农民工、白领阶层的内隐态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90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b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