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高校建筑的复合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01:14

  本文关键词:高校建筑的复合化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稳定,大学城、新校区建设浪潮逐渐消退,高校建设逐步进入一个理性发展时期。本文以高校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大学校园在土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综合组织各种功能,形成高效、紧凑、有序的复合型建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由于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和校园自身发展的矛盾,导致校园朝向高密度发展,因此在校园的有机更新中打破传统的校园功能分区模式,将不同类别功能组合在一栋建筑中。另一方面受高校学科发展、学生多样化需求、社会化办学等因素影响,,将不同院系、专业系馆等有机复合,或者将社会化功能融入在校园建筑之中。面对以上现象,本文对校园重新梳理,提出复合化设计的概念,即将高校多种功能集中整合在一幢建筑中,达到节约用地、资源共享、学科交流的目的。 本文第一章首先提出了高校建筑复合化设计的概念,阐述了高校建筑复合化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范围和研究框架等基础性资料和研究成果;第二章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高校建筑的发展历程,由高校的发展脉络得出当今高校建筑建设的复合化趋势;第三章完成对复合化设计的理论建构,根据理论依据提出设计原则;第四章结合实例,通过功能空间布局模式、交通组织模式和典型的复合空间研究三方面探讨高校建筑的复合化的设计策略;最后在第五章介绍了复合化设计的工程实践方案——青年政治学院图书实验楼和劳动关系学院综合教学楼。
【关键词】:高校建筑 复合化 功能复合 高密度校园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5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意义8
  • 1.3 研究对象8-10
  • 1.3.1 复合化概念界定8-9
  • 1.3.2 建筑复合化与相似概念的异同9-10
  • 1.4 研究综述10-11
  • 1.4.1 国外的研究动态和水平10
  • 1.4.2 国内的研究动态和水平10-11
  • 1.5 研究方法11-13
  • 1.6 研究框架13-15
  • 第2章 高校建筑的发展及复合化趋势15-25
  • 2.1 高校建筑的发展概述15-16
  • 2.1.1 西方高校建筑发展概述15
  • 2.1.2 我国高校建筑发展概述15-16
  • 2.2 复合化趋势成因16-23
  • 2.2.1 复合化趋势产生的外在因素16-20
  • 2.2.2 复合化趋势产生的内在因素20-23
  • 2.3 本章小结23-25
  • 第3章 高校建筑的复合化设计理论建构25-37
  • 3.1 复合化设计的理论启示25-32
  • 3.1.1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25-26
  • 3.1.2 Team10:整合的都市26
  • 3.1.3 新陈代谢理论和巨构建筑26-30
  • 3.1.4 垂直校园30-32
  • 3.1.5 俄勒冈实验32
  • 3.2 复合化设计的内涵32-34
  • 3.2.1 功能之间的互动与激发33
  • 3.2.2 功能运作时间上的互补33
  • 3.2.3 功能之间在空间上的共享33-34
  • 3.3 复合化设计的原则34-36
  • 3.2.1 开放性原则34
  • 3.2.2 整体性原则34-35
  • 3.2.3 适应性原则35
  • 3.2.4 有机生长原则35-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高校建筑复合化设计策略初探37-61
  • 4.1 功能空间布局模式37-45
  • 4.1.1 水平布局37-42
  • 4.2.2 垂直布局42-44
  • 4.3.3 混合布局44-45
  • 4.2 交通组织模式45-51
  • 4.2.1 外部交通组织45
  • 4.2.2 内部交通组织45-51
  • 4.3 典型复合空间分析51-60
  • 4.3.1 中庭式复合空间51-55
  • 4.3.2 庭院式复合空间55-58
  • 4.3.3 街道式复合空间58-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第5章 高校建筑复合化设计实例分析61-75
  • 5.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实验楼设计61-68
  • 5.1.1 设计构思63-65
  • 5.1.2 功能分区65-67
  • 5.1.3 交通组织67-68
  • 5.2 劳动关系学院综合教学楼设计68-74
  • 5.2.1 设计构思69-71
  • 5.2.2 功能分区71-73
  • 5.2.3 交通组织73-74
  • 5.3 本章小结74-75
  • 结论75-77
  • 主要参考文献77-81
  •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81-83
  • 致谢83-85
  • 附录 1 国内典型高校建筑复合化设计的案例简介85-91
  • 附录 2 国外典型高校建筑复合化设计的案例简介91-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锋;;欧洲城市土地多功能集约利用简介及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10年03期

2 斯特凡纳·托内拉;黄春晓;陈烨;;城市公共空间社会学[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4期

3 李道增;文爱平;;新清华学堂,力求“真、善、美”统一[J];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04期

4 胡越;邰方晴;张晓茜;张俏;唐强;田新潮;程春辉;王旭;陈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学生综合服务楼[J];城市环境设计;2012年08期

5 刘万里;张伶伶;;大学校园空间的文化传承研究[J];华中建筑;2009年07期

6 葛丽丽;隈研吾;伦济昀;;至诚的建筑使命——京都造型艺术大学至诚馆[J];缤纷;2009年07期

7 张祺;王媛;;高校建筑创作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筑;2006年09期

8 张为平;;乌德勒支大学“内围合式”校园公共空间[J];城市建筑;2008年03期

9 林云峰;;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西九龙校园和红x嵬逍T癧J];城市建筑;2009年03期

10 李健美;;北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J];城市建筑;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成;既有校园的改造与发展[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0年

2 赵勇;高校教学综合体设计与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王坚;高校公共教学建筑教学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郑锐锋;大学校园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王丹;中国高校教学建筑空间组织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6 严湘琦;当代大学校园形态演进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李相韬;普通高校建筑更新改造与再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卢成;历史街区复兴中的新型复合功能空间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嘉;普通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群)空间尺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春时;普通高校整体式教学楼多样性及适应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建筑的复合化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00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6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