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0:0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对攻击性、负性情绪和愤怒调节能力的定义、理论和相关研究做研究综述;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大学生愤怒调节能力问卷的编制;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攻击性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愤怒调节能力问卷》对大学生被试施测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之后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对研究的总结。 研究结果如下: 1.编制了大学生愤怒调节能力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与理论构想相符合的四个因子,证明愤怒调节能力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测量:对愤怒的知觉、愤怒调节的自我效能感、有效使用调节策略、对情绪反应的控制。 2.通过数据分析考察了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和结构效度,证明其有较好的信、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也得到了良好的拟合度指数。 3.研究显示被试在负性情绪和攻击性问卷的总分都比较低,均呈正偏态分布;愤怒调节能力整体水平较高,总分呈负偏态分布。同时被试在三个问卷上的得分都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4.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与攻击性程显著的正相关,愤怒调节能力与攻击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大学生的愤怒调节能力对其攻击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同时愤怒调节能力与负性情绪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通过愤怒调节能力的中介效应检查,本研究发现愤怒调节能力在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水平对攻击性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负性情绪 愤怒调节能力 攻击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7
- 第1章 文献综述7-17
- 1 攻击性综述7-11
- 1.1 攻击性的概念7
- 1.2 攻击性的理论7-10
- 1.2.1 生物学派理论7-8
- 1.2.2 生物社会学派的观点8-9
- 1.2.3 社会学习理论9
- 1.2.4 认知理论9
- 1.2.5 一般情绪攻击性模型9-10
- 1.3 攻击性的相关研究10-11
- 1.3.1 攻击性的测量10
- 1.3.2 攻击性与人格10
- 1.3.3 攻击性的性别差异研究10-11
- 2 负性情绪综述11-13
- 2.1 负性情绪的概念界定11
- 2.2 负性情绪的相关研究11-13
- 2.2.1 负性情绪的测量11-12
- 2.2.2 负性情绪与人格12
- 2.2.3 负性情绪的性别差异研究12-13
- 2.2.4 负性情绪与攻击性的关系13
- 3 大学生愤怒调节能力综述13-17
- 3.1 情绪调节能力的概念13-14
- 3.2 情绪调节的模型14
- 3.3 情绪调节能力的维度14-15
- 3.4 情绪调节能力的测量15-16
- 3.5 情绪调节能力的相关研究16-17
- 第2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17-18
- 2.1 问题提出17
- 2.2 研究假设17-18
- 第3章 问卷编制18-24
- 3.1 研究被试18
- 3.2 研究工具和施测程序18-19
- 3.3 研究结果19-24
- 3.3.1 项目的初步筛选19
-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19-21
- 3.3.3 信、效度分析21-22
- 3.3.4 验证性因素分析22-24
- 第4章 实证调查和关系研究24-31
- 4.1 正式施测24
- 4.1.1 研究工具24
- 4.1.2 研究被试24
- 4.2 对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24-28
- 4.2.1 大学生愤怒调节能力的分析24-26
- 4.2.2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描述性分析26
- 4.2.3 攻击性的描述性分析26-28
- 4.3 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和攻击性的关系28
- 4.4 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对攻击性的影响28-31
- 4.4.1 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对攻击性的影响28-29
- 4.4.2 愤怒调节能力在负性情绪对攻击性影响中的中介效应29-31
- 第5章 讨论31-36
- 5.1 自编问卷的内容和结构31-32
- 5.2 大学生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和攻击性的表现及特点32-34
- 5.2.1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特点32
- 5.2.2 大学生愤怒调节能力的特点32-33
- 5.2.3 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33-34
- 5.3 大学生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和攻击性的关系34-35
- 5.3.1 大学生负性情绪和攻击性的关系34
- 5.3.2 大学生愤怒调节能力和攻击性的关系34
- 5.3.3 大学生负性情绪和愤怒调节能力的关系34-35
- 5.4 大学生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对攻击性的回归分析35-36
- 第6章 总结36-37
- 6.1 研究结论36
- 6.2 研究不足36-37
- 参考文献37-39
- 附录39-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大真,杨治良;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维维;;情绪调节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1年32期
3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手段述评[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4 张文新;80年代以来儿童攻击行为认知研究的进展与现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5 豆宏健;;情绪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2005年06期
6 何一粟;李洪玉;冯蕾;;中学生攻击性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7 王振宏;郭德俊;马欣笛;;初中生情绪反应、表达及其与攻击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8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的实质[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9 黄敏儿,郭德俊;外倾和神经质对情绪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10 范春林;攻击行为一般模式述评[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1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