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压力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7-04-18 16:01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压力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师职业是高情感投入的职业,,是高度情绪劳动的职业。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情绪劳动会对其学习和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过度的情感投入也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对该群体的情绪劳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师情绪劳动、职业压力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丰富相关的研究资料,为深化教师情绪劳动的理论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参加河北师范大学国家培训的河北省各地市的教师及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体取样法,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1.教师情绪劳动在性别,婚姻状况,教授年级和是否担任班主任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①在表面行为上,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已婚者得分显著高于未婚者,初中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小学教师。 ②在被动深度行为上,未婚者得分显著高于已婚者,小学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初中教师,班主任教师得分显著高于非班主任教师。 2.教师职业压力在授课阶段,教授学科,教龄及日均课时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3.教师的应对方在性别,授课阶段,是否担任班主任,教授学科,教龄及日均课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4.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和情绪劳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表现为职业压力与表面行为及主动深度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被动深度行为有显著负相关;情绪劳动的表面行为与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情绪劳动的主动深度行为和被动深度行为与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被动深度行为与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负相关;职业压力与消极应对有显著正相关。 5.职业压力和消极应对可以显著预测表面行为;职业压力和积极应对可以显著预测主动深度行为;积极应对可以显著预测被动深度行为。 6.消极应对在职业压力和表面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情绪劳动 职业压力 应对方式 中小学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5.1;G4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文献综述10-22
  • 1.1 情绪劳动的研究综述10-14
  • 1.1.1 情绪劳动的定义及发展10
  • 1.1.2 情绪劳动的维度10-11
  • 1.1.3 国外情绪劳动的实证研究11-14
  • 1.1.4 国内情绪劳动的实证研究14
  • 1.2 教师的情绪劳动研究综述14-17
  • 1.2.1 教师情绪劳动的定义15
  • 1.2.2 教师情绪劳动的实证研究15-16
  • 1.2.3 教师情绪劳动的测量16-17
  • 1.3 教师职业压力17-20
  • 1.3.1 教师职业压力概念的界定17
  • 1.3.2 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17-18
  • 1.3.3 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现状18
  • 1.3.4 教师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18-19
  • 1.3.5 教师职业压力测量19-20
  • 1.4 教师应对方式20-22
  • 1.4.1 应对方式的概念20
  • 1.4.2 应对方式的测量20-21
  • 1.4.3 教师应对方式的实证研究21-22
  • 2 问题提出22-23
  • 2.1 现有研究的局限22
  • 2.2 研究目的22
  • 2.3 研究的基本假设22-23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23-25
  • 3.1 研究对象23
  • 3.2 研究工具23-24
  • 3.2.1 情绪劳动问卷23
  • 3.2.2 教师职业压力问23
  • 3.2.3 应对方式问卷23-24
  • 3.3 统计工具和方法24-25
  • 4 研究结果25-39
  • 4.1 教师情绪劳动的人口变量统计分析25-30
  • 4.2 教师情绪劳动的关系研究30-33
  • 4.2.1 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压力的相关分析30-32
  • 4.2.2 教师情绪劳动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32
  • 4.2.3 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32-33
  • 4.3 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情绪劳动的回归分析33-34
  • 4.4 应对方式在教师职业压力和情绪劳动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34-39
  • 5 综合讨论39-45
  • 5.1 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比较39-41
  • 5.2 教师职业压力和情绪劳动之间的关系41-42
  • 5.3 应对方式与教师情绪劳动之间的关系42-43
  • 5.4 教师职业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关系43
  • 5.5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43-45
  • 6 结论与展望45-47
  • 6.1 研究结论45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45-47
  • 参考文献47-51
  • 附录51-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s櫹

本文编号:315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15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