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面对教学模式更新的高校教学建筑环境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6:21

  本文关键词:面对教学模式更新的高校教学建筑环境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改革探索逐步深入,高校教学建筑作为高校校园中教学活动的最重要载体,正处于由传统的教学空间向新时期教学空间的过渡与转型时期,从原来单一化的空间模式向动态化的空间模式转变。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与进步,促使教学建筑与之相适应,教学模式更新下的高校教学建筑空间成了新时期教学场景的核心场所,空间功能的变化要求新的设计手法与之相适应,新时期高校教学空间应运而生。 所以,在这种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新时期的高校教学建筑从内部空间形态、功能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直接影响到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空间组织和布局与装饰设计方法。高校教学建筑的传统内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学功能的要求。 教学模式更新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创新为高校师生塑造一个开放、自主的多样化教学和交流场所是设计者目前最主要关注的。这个时期借鉴国外丰富的研究经验,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时期对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和原则进行创新式的探索具有特别的时代意义。 本文关于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将成为教学建筑空间设计理论创新的有一个着力点。教学建筑是有着特殊功能的公共建筑,不仅富有典型的时代特征,还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意义,新时期的高校教学建筑空间,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行为场所,更是校园文化生活的场所。随着教学模式的更新发展,高校教学建筑空间设计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一定会不断变化和更新。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学建筑空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在教学模式更新的切入点下,内部空间设计理念要符合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发挥核心作用,切实改变高等教学建筑内部空间陈旧的状态,发现整理科学合理空间设计手法以符合新时期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新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对新时期创造开放、交流的高校教学建筑空间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模式更新 空间设计创新 环境艺术形式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9-10
  • 1.1.1 课题的选择9-10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2-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框架13-16
  • 1.4.1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13-14
  • 1.4.2 论文研究框架14-16
  • 2 教学模式更新与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环境艺术的认知16-26
  • 2.1 高校教学建筑的发展概述16-20
  • 2.1.1 高校教学建筑概念界定16
  • 2.1.2 高校教学建筑现状问题的反思16-18
  • 2.1.3 未来高校教学建筑发展新趋势18-20
  • 2.2 教学模式更新与高校教学建筑新姿态20-23
  • 2.2.1 高校教学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更新20
  • 2.2.2 教学模式更新的特征和体现20-22
  • 2.2.3 教学模式更新下高校教学建筑的新姿态22-23
  • 2.3 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空间概述23-24
  • 2.3.1 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的范畴23
  • 2.3.2 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现状思考23
  • 2.3.3 教学模式更新下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挑战与机遇并存23-24
  • 2.4 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环境艺术概述24-26
  • 2.4.1 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内容24
  • 2.4.2 塑造高品质环境艺术氛围的重要作用24-25
  • 2.4.3 新时期对教学建筑内部环境艺术的新要求25-26
  • 3 教学模式更新下教学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全新解读26-42
  • 3.1 内部空间设计概述26-30
  • 3.1.1 内部空间设计范畴界定26
  • 3.1.2 内部空间设计与场景塑造26-27
  • 3.1.3 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组织与布局27-29
  • 3.1.4 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要素29-30
  • 3.2 教学空间设计30-35
  • 3.2.1 教学空间概述30-32
  • 3.2.2 优化教学空间的重要意义32
  • 3.2.3 教学模式更新对教学空间的新要求32-33
  • 3.2.4 新时期教学空间设计创新33-35
  • 3.3 公共空间设计35-40
  • 3.3.1 公共空间的概述35
  • 3.3.2 高等教育新理念催生开放、交流的公共空间35-36
  • 3.3.3 交通空间36-39
  • 3.3.4 中庭空间39-40
  • 3.3.5 新时期教学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新要求40
  • 3.4 新时期教学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原则40-42
  • 3.4.1 人性化原则40
  • 3.4.2 开放性原则40
  • 3.4.3 复合性原则40-41
  • 3.4.4 可变性原则41-42
  • 4 高校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环境艺术形式的新演绎42-68
  • 4.1 新时期的界面艺术42-49
  • 4.1.1 界面艺术对于环境艺术氛围塑造的作用43-44
  • 4.1.2 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界面艺术设计方法44-49
  • 4.2 色彩的创新运用49-54
  • 4.2.1 场景中色彩对使用者的心理感受49-50
  • 4.2.2 教学建筑室内色彩心理的设计原则50-51
  • 4.2.3 教学空间的色彩设计51-52
  • 4.2.4 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52-54
  • 4.3 教学建筑内部空间高品质光环境塑造54-58
  • 4.3.1 塑造高品质光环境的意义和内涵54-56
  • 4.3.2 基本照明56
  • 4.3.3 装饰照明56-58
  • 4.4 家具设置及形式58-63
  • 4.4.1 家具是场景塑造中的重要角色58-59
  • 4.4.2 家具的形式艺术是空间环境艺术重要组成因素59-60
  • 4.4.3 教学建筑内部家具设置及形式的发展60-63
  • 4.5 陈设艺术63-68
  • 4.5.1 陈设艺术与空间环境艺术氛围塑造63-64
  • 4.5.2 风格协调统一的陈设艺术64-65
  • 4.5.3 富有时代气息的陈设艺术65-68
  • 结论68-69
  • 参考文献69-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1-72
  • 致谢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正松;;互动式教学: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骆怡龄;;借鉴美式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教学改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张艳;张昕;谷安鑫;;基于效率和效果对我国与美国高校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4 李咏瑜;;大学整体式公共教学楼建筑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5 刘雪荣;林曦;李曦达;;英国高校小班教学模式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2期

6 王美娟;高校教学楼设计的探讨[J];建筑学报;1985年11期

7 叶彪;高校教学建筑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以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创作实践为例[J];建筑学报;2004年05期

8 宋婷;;现代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8期

9 李萍;朱毅;;试论室内设计风格与家具造型的关系[J];美与时代(上);2011年12期

10 时光,张绍学,罗晓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建;建筑的建筑[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孟方卿;新媒质转型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媛;21世纪高等院校建筑室内环境趋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高峰;大连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王坚;高校公共教学建筑教学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林林;室内场景的构成要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刘蛟;现代高校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面对教学模式更新的高校教学建筑环境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16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d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