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认知风格未成年犯的归因方式、问题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5:00
本文关键词:不同认知风格未成年犯的归因方式、问题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一直是一个受社会观注的问题,我们除了从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去尽量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改造条件以外,从其自身的认知角度出发,不失为一个考虑的方法,因为认知与行为之间息息相关。本研究度试图从不同认知风格角度下未成年犯的归因方式、问题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并对干预方法也进行一定的探索,共设计了三个研究:研究一以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为测查工具,,对未成犯群体的归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未成年犯归因方式的人口统计学特点;研究二以镶嵌图形测验(GEFT)和青少年行为问卷为工具,对未成年犯进行施测,并探讨了不同认知风格下未成年犯的归因方式、问题行为差异;研究三随机挑选了两组场独立风格者,在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估。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 (1)未成年犯归因特点在城乡地区、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年龄、犯罪性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未成年犯的问题行为总分高于正常群体20%; (3)不同认知风格下未成年犯的归因方式存在差异,场独立者的内控性得分要显著高于场依存者,并且这种内控性主要表现在对能力的归因上; (4)不同认知风格下未成年犯的问题行为存在差异,场独立者的攻击行为要显著的高于场依存者; (5)归因方式对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6)归因训练与平常的教育辅导都对未成年犯问题行为的改善有着显著的帮助,但不能确定哪个结果更优,而归因训练对改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效果; (7)干预之后实验组在努力归因上的分数显著高于控制组,平常的辅导教育对归因没有任何的改变。
【关键词】:未成年犯 归因方式 认知风格 问题行为 归因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7;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1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2-20
- 1.1 未成年人犯罪与问题行为12-13
- 1.1.1 未成年犯的界定12
- 1.1.2 未成年人的问题行为与犯罪行为12-13
- 1.2 未成年人犯罪的后果13-14
- 1.3 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14-19
- 1.3.1 家庭因素14
- 1.3.2 社会因素14-15
- 1.3.3 心理因素15-19
- 1.4 问题提出19-20
- 第2章 研究构想20-22
- 2.1 研究的总体思路与假设20-21
- 2.1.1 研究的总体思路20
- 2.1.2 研究假设20-21
- 2.2 研究方法21-22
- 2.2.1 问卷调查法21
- 2.2.2 干预实验法21-22
- 第3章 未成年犯的归因方式特点调查研究22-32
- 3.1 研究目的22
- 3.2 研究方法22-23
- 3.2.1 被试22
- 3.2.2 研究工具22-23
- 3.2.3 施测程序23
-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23
- 3.4 研究结果23-27
- 3.4.1 未成年犯归因方式的人口统计学差异23-27
- 3.5 讨论27-32
- 第4章 不同认知风格未成年犯的归因方式、问题行为的差异研究32-40
- 4.1 研究目的32
- 4.2 研究方法32-33
- 4.2.1 研究对象32
- 4.2.2 研究工具32-33
- 4.2.2.1 镶嵌图形测验(GEFT)32-33
- 4.2.2.2 青少年行为问卷33
- 4.2.3 研究程序33
- 4.2.4 数据处理33
- 4.3 结果33-37
- 4.3.1 未成年犯认知风格、问题行为的基本状况33-34
- 4.3.2 不同认知风格未成年犯的归因方式、问题行为的差异34-37
- 4.3.2.1 不同认知风格未成年犯的归因方式、问题行为的差异34-35
- 4.3.2.2 归因方式与问题行为的相关35-36
- 4.3.2.3 归因方式对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36-37
- 4.4 讨论37-38
- 4.4.1 未成年犯问题行为状况37
- 4.4.2 不同认知风格未成年犯归因方式、问题行为差异37-38
- 4.5 结论38-40
- 第5章 对未成年犯归因训练的干预研究40-50
- 5.1 研究目的40
- 5.2 研究设计40
- 5.3 研究方法40-42
- 5.3.1 研究对象40-41
- 5.3.2 研究工具41
- 5.3.3 研究程序41
- 5.3.4 研究过程41
- 5.3.5 数据处理41-42
- 5.4 归因训练方案设计42-44
- 5.4.1 理论依据42
- 5.4.2 训练方案42-44
- 5.4.3 训练原则44
- 5.5 研究结果44-46
- 5.6 讨论46-48
- 5.6.1 关于归因训练效果评估46-47
- 5.6.2 总体干预效果47-48
- 5.7 结论48-50
- 第6章 总讨论及结论50-52
- 6.1 总讨论50-51
- 6.2 总结论51
- 6.3 研究的创新点51
- 6.4 研究的不足51-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54-66
- 致谢66-68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成果清单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全明,刘宗发;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干预——目前国内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孟四清;陈志科;李强;王彦力;;中学生问题行为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3 谢昌逵;;对中国青年研究的反思[J];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02期
4 屈智勇;邹泓;段晓英;;自我控制、价值观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J];青年研究;2006年05期
5 杜林致,赵鸣九;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就归因上的差异性[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6 杨治良,郭力平;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7 叶茂林,杨治良;未成年人归因的内隐特征与攻击行为[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8 张晓宏;;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9 孙煜明,施振勋,袁炳飞;小学生动机归因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6年01期
10 韩仁生;中小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不同认知风格未成年犯的归因方式、问题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1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