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MOOCs)在城乡规划教育的角色探讨:中、美、英城乡规划慕课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23:06
我国城乡规划存在资源不平衡、教育内容和职业需求不适应、对社会公众关注缺失等问题。慕课(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的核心是开放教育资源(OER),能够帮助促进教育资源的平衡。但是如何通过MOOC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对职业发展和社会层面的关注,仍然不明确。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美、英四大网络课程平台(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edX、FutureLearn),分析网络课程平台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其课程体系、授课者、课程听众等角度展现出的差异,并探讨MOOC如何成为城乡规划教育师资互通协作的平台、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桥梁以及学习化社会营造的重要途径。
【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 2020,(10)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中外规划网课课程名称对比
中外平台城乡规划课程教学时长对比(a.教学周;b.周学时;c.总学时)
从中国平台和高校的国际化程度角度看,中国平台上仅麻省理工学院开展了相关课程。虽然课堂在线平台接入了部分ed X平台的课程数据,但中国网课平台上开设课程的海外高校数量仍然有限。在英美平台上,仅清华大学建立一门相关课程。根据这一组数据的描述,我国和世界城乡规划网络教育的沟通较少,且我国在世界规划教育网课领域的消费和产出量不高。4 授课者沟通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公众参与的交互式规划评估框架[J]. 王欣凯,张倩茜,王瑶,王志蓉. 建筑与文化. 2018(11)
[2]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知识产出、消费与网络——基于2000~2015年城市规划四大期刊的分析[J]. 龙瀛,周垠. 规划师. 2017(06)
[3]我国高校慕课建设及课程利用情况调查分析——以中国大学MOOC等四大平台为例[J]. 李秀丽. 图书馆学研究. 2017(10)
[4]城市规划方法论略史——Peter Batey教授访谈[J]. Peter Batey,张国平. 北京规划建设. 2017(01)
[5]国外沟通和协作式规划近15年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Ⅲ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 袁媛,蒋珊红,刘菁. 现代城市研究. 2016(12)
[6]试析联通主义慕课的理论与实践[J]. 许涛. 比较教育研究. 2016(10)
[7]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和慕课(MOOCs)研究文献计量分析(2000-2015)[J]. 李艳,张慕华.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3)
[8]现代学科发展视角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研究[J]. 王纪武,张念思,顾怡川.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6(01)
[9]近年来慕课发展述评[J]. 李亚平,席晓圆. 上海教育科研. 2015(11)
[10]三学期制改革:意义、困境与出路[J]. 乔连全,辛丽清. 中国大学教学. 2015(09)
本文编号:3215325
【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 2020,(10)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中外规划网课课程名称对比
中外平台城乡规划课程教学时长对比(a.教学周;b.周学时;c.总学时)
从中国平台和高校的国际化程度角度看,中国平台上仅麻省理工学院开展了相关课程。虽然课堂在线平台接入了部分ed X平台的课程数据,但中国网课平台上开设课程的海外高校数量仍然有限。在英美平台上,仅清华大学建立一门相关课程。根据这一组数据的描述,我国和世界城乡规划网络教育的沟通较少,且我国在世界规划教育网课领域的消费和产出量不高。4 授课者沟通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公众参与的交互式规划评估框架[J]. 王欣凯,张倩茜,王瑶,王志蓉. 建筑与文化. 2018(11)
[2]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知识产出、消费与网络——基于2000~2015年城市规划四大期刊的分析[J]. 龙瀛,周垠. 规划师. 2017(06)
[3]我国高校慕课建设及课程利用情况调查分析——以中国大学MOOC等四大平台为例[J]. 李秀丽. 图书馆学研究. 2017(10)
[4]城市规划方法论略史——Peter Batey教授访谈[J]. Peter Batey,张国平. 北京规划建设. 2017(01)
[5]国外沟通和协作式规划近15年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Ⅲ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 袁媛,蒋珊红,刘菁. 现代城市研究. 2016(12)
[6]试析联通主义慕课的理论与实践[J]. 许涛. 比较教育研究. 2016(10)
[7]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和慕课(MOOCs)研究文献计量分析(2000-2015)[J]. 李艳,张慕华.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3)
[8]现代学科发展视角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研究[J]. 王纪武,张念思,顾怡川.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6(01)
[9]近年来慕课发展述评[J]. 李亚平,席晓圆. 上海教育科研. 2015(11)
[10]三学期制改革:意义、困境与出路[J]. 乔连全,辛丽清. 中国大学教学. 2015(09)
本文编号:3215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21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