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2:01

  本文关键词: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的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0年,国家颁布了《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提出了让小学科学教学内容要尽量以学生身边的生活常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视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学习情境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但是往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很难组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生活,获取知识。没有亲身体验参与,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就更难以培养,不能很好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过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课堂中不断深入,以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创设虚拟的学习情境,组织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我们弥补了因为这类不足所带来的缺失,为小学科学课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契机。 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出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设计虚拟学习情境的可行性。对我国小学科学的学科本体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以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虚拟学习情境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和设计思路。依托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教育资源对《植物》和《植物的生长变化》两个专题,进行案例设计和相关教学软件的开发。并将案例在小学科学课堂进行实施,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学生反馈评价进行效果分析,通过得到反馈改进研究中的不足和缺陷。 本文一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了支持本研究的一些相关基础理论,对本文所指的“虚拟学习情境”进行概念界定。第三章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探讨了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设计虚拟学习情境的可行性。第四章探讨出小学科学课堂虚拟学习情境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思路、设计内容,根据小学科学教材内容将其中适合设计虚拟学习情境类型包括直观学习情境,问题学习情境,实验学习情境,探究学习情境。第五章根据小学科学虚拟学习情境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设计,对《植物》和《植物的生长变化》两个专题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实施情况和评价反馈进行效果分析。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探讨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学习情境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G62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
  • 1.2 国内外现状文献研究综述9-11
  • 1.2.1 国外虚拟现实技术撑持学习活动研究的现状9-10
  • 1.2.2 国内虚拟现实技术支撑学习活动的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4 本研究的重点与难点12
  • 1.5 研究方法12-13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13-16
  • 2.1 课题研究的相关学习理论13-14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3
  • 2.1.2 儿童心理学理论13-14
  • 2.1.3 探究式学习理论14
  • 2.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14
  • 2.2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14-16
  • 2.2.1 情境的涵义14-15
  • 2.2.2 学习情境与虚拟学习情境的涵义15-16
  • 第三章 小学科学课的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16-23
  • 3.1 小学科学课的本体研究16-19
  • 3.1.1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研究16-17
  • 3.1.2 小学科学课学习者的特点研究17
  • 3.1.3 新课改对小学科学课的基本要求17-19
  • 3.2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19-20
  • 3.3 设计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的可行性20-23
  • 3.3.1 虚拟现实技术在支持教学活动的应用20-21
  • 3.3.2 设计小学科学课堂虚拟学习情境的教学优势21-23
  • 第四章 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的设计23-34
  • 4.1 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设计的理念23
  • 4.2 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设计的基本原则23-26
  • 4.2.1 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23-24
  • 4.2.2 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设计基本原则的确立24-26
  • 4.3 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设计的方法与步骤26-30
  • 4.3.1 教学目标分析26
  • 4.3.2 学习者特征及需求分析26
  • 4.3.3 教学内容分析26-27
  • 4.3.4 虚拟学习情境类型的确立27-29
  • 4.3.5 课堂实施及效果评价29-30
  • 4.4 小学科学课程虚拟学习情境设计的基本内容30-31
  • 4.4.1 虚拟场景的设计30
  • 4.4.2 虚拟人物的设计30
  • 4.4.3 虚拟任务的设计30-31
  • 4.5 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产品的设计原结构31-34
  • 4.5.1 导航界面的设计31
  • 4.5.2 体验界面的设计31-32
  • 4.5.3 反馈界面的设计32
  • 4.5.4 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32-34
  • 第五章 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案例设计及效果分析34-45
  • 5.1 小学科学《开心农场》虚拟学习情境软件设计34-42
  • 5.1.1 案例的教学设计34-36
  • 5.1.2 案例的界面设计36-37
  • 5.1.3 案例的场景设计37-41
  • 5.1.4 案例的交互设计41-42
  • 5.3 《开心农场》案例的实施及效果分析42-4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附录49-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霞,郁波;国际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2 苏建明,张续红,胡庆夕;展望虚拟现实技术[J];计算机仿真;2004年01期

3 赖肖冰;姜建文;卞祖武;姚彩霞;;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年18期

4 母小勇;科学课程理想与理想科学课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7期

5 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21期

6 王海波;科学课程探究教学误区浅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7 杨欣,陈娴;美国初级科学课程探究案例分析与启示[J];学科教育;2003年08期

8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1期

9 钟绍春;姜雁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型和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10 钟绍春;张琢;李吉南;钟永江;;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0期


  本文关键词: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的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32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