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会话中二语教师的教师身份构建

发布时间:2017-04-28 16:40

  本文关键词:会话中二语教师的教师身份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自我认同感的研究是西方师资发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自我认同感是我们在与外界接触时自己心目中和别人心中的“我”是谁,这种认同感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演变的,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自我认同感不断地被自己和他人所重新认识并逐步深入,这个过程伴随着其整个职业生涯。教师的认同感和他所持的认识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不同的认识观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教师形象。而教师的成长发展之路并不仅仅是向外寻找更多的先进知识,而是回归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 本文对于教师身份构建的主要依据在于Lave的情景学习理论和Fairclough的话语分析理论。首先通过叙事会话的方式,由教师对自己开始的两个学期里的经验进行描述,利用Lave情景学习理论中实践与学习的关系及实践与身份构建的关系,在教师对自己从新教师到经验教师的转变过程里,其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事件进行描述、总结和反思,从而形成在各特定教育情景下具有特殊价值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充分了解到新手教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通过这样的方法,试图帮助教改中的新教师,通过与采访者进行的协作反思,可以找到探索内心世界的方法,建立内部心灵整合的身份认同,形成与自己个性契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循着新教师在实践师生共同体的轨迹,当他们参与一些师生共同体的实践活动,经历一些学校文化模式的熏陶以后,便进入共同体的入境轨迹。其次,在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笔者通过自身深入课堂的实际观测,利用课堂实例,发现新手教师在第三学期,随着个人实践知识的增长,他们融入学校文化,以完整的教师身份参与教学实践,这时他们已经完成了教师身份的构建,能够熟练地进行教学。而他们的的教师身份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体现一些明显的重要标记,依据Fairclough的理论,这些标记如话轮,话题控制,预设题目,高情态词,低礼貌原则,以及话题中专业词汇的应用,来体现教师在课堂话语中的权威性语言特点,本文对于这些印记的存在及意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不同的标记显示了教师的身份构建的过程,也就是其专业发展过程。 本研究旨在理解在会话中二语教师的教师身份的建构。具体而言,就是回答两个问题: 1.在课堂实践中二语教师如何构建自己的教师身份 2.二语教师逐渐显现的教师身份如何影响其教学实现? 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选定一位大学英语教师(英文名Sharon)为个案研究对象,选择她的意义在于,她与大多数英语教师一样,由师范专业毕业,在此之前并没有充分正规课堂教学实践,曾经做过家庭教师,经过三个学期的课堂实践,由一名新手教师转变为一名较有经验教师的过程,她的经历基本符合多数新手教师转变成有经验教师的路径。基于她本人对于本研究态度积极,合作意愿强烈,对她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跟踪观察。 本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在于它从话语角度研究二语教师的教师的身份,成就了对二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较全面的理解。在研究中获得关于新教师成长轨迹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发现新教师虽然在学生时期对教学法教师身份都有所涉猎,经过研究发现,教师成长的沃土是教学实践,只有通过充分的教学实践,Sharon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一名颇有经验的教师。而教师身份的构建,又反作用于其课堂教学,在其教学实践中研究中识别了若干语言标示,从中体现其教师身份的构建。
【关键词】:二语教师 教师身份 叙事性语言 课堂话语 会话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51.1;H31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6
  • 1.1 ORIGIN OF THE STUDY11-12
  • 1.2 AIMS AND RATIONALE OF THE STUDY12-14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4-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35
  • 2.1 TEACHER IDENTITY16-22
  • 2.1.1 Studies on teacher identity formation17-20
  • 2.1.2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 identity20-22
  • 2.2 THE FORMATION OF L2 TEACHER IDENTITY IN NARRATIVE DISCOURSE22-27
  • 2.2.1 Narrative reserach toward teacher identity formation22-24
  • 2.2.2 Situated learning theory in teacher identity formation24-27
  • 2.3 DISCOURSE ANALYSIS TOWARD IDENTITY STUDY27-35
  • 2.3.1 Introduction to Faircough’s discourse analysis27-28
  • 2.3.2 Fariclough’s seven interactional control features28-35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35-41
  • 3.1 RESEARCH QUESTIONS35
  • 3.2 PARTICIPANT SELECTION35-37
  • 3.3 DATAANALYSIS PROCEDURE37-41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S41-61
  • 4.1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 IDENTITY IN NARRATIVE DISCOURSE41-51
  • 4.1.1 The narratives of Sharon41-47
  • 4.1.2 Discussion47-51
  • 4.2 THE MANIFESTATION OF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IDENTITY IN CLASSROOM DISCOURSE51-61
  • 4.2.1 Sample 1 ‘Standard’ classroom discourse51-53
  • 4.2.2 Turn-taking and Exchange Structure53-54
  • 4.2.3 Topic Control and Pre-set Agenda54-56
  • 4.2.4 High Modality56-57
  • 4.2.5 Low Politeness57-58
  • 4.2.6 Ethos58-61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61-64
  • 5.1 THE CONCLUSIVE REMARKS61-62
  • 5.2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62-64
  • REFERENCE64-70
  • 作者简介70-71
  • ACKNOWLEDGEMENT7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方体跃;;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冯智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5 陈治强;李艳军;贾西栋;;安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钟华;;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教师个体话语空间的培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房林玉;工具理性主义课程樊篱及其超越[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0期

8 李斯颖;;直面课堂教学的复杂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9 李伟;;回归实践 回到理解——从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停办看美国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10 曾晓东;;美国“择校”中的争论:问题的性质及制度涵义[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蔡彬;;基于师范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廖廷田;;农村高中教师压力源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柳笛;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盈楠;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淼;思想政治新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赖丽君;小学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自我建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庆敖;对话性高中历史课堂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会话中二语教师的教师身份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33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