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相互影响的数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7:13

  本文关键词: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相互影响的数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问题也相伴而至,比如说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正不断扩大甚至有两极化的趋势,各个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很大,经济发展很不均匀,一些生活在底层的人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也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亟待重视与解决的难题。政府也将解决收入分配过大问题列入了十二五规划中。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和各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三方面。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导致效率降低,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高收入者容易利用自己的财富优势强化自己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和影响力;低收入者则难抵御风险,缺乏提高效率的自觉性。低收入的人多了就很难提高需求量,严重影响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造成整个社会的有效需要不足和生产过剩,收入差距过大会加剧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收入差距过大易引发人们的负面心理,造成人与人之间难以和谐相处,低收入者由于收入低无力承担教育的高额费用,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教育程度低导致他们很难进入到上层社会,这样就很可能产生坏情绪。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危害如此之多,因此,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已渐渐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学者们对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进行过深入的探讨,相关理论层出不穷,总的来说教育普遍被认为是一重要因素。在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背景下,收入的不平等导致居民受教育的平等性受到影响,而更为严重的是,教育的不平等会反作用于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形成恶性循环。现有的文献多是从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单方面来研究的,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双向影响,另外现有研究也很少考虑到教育不平等的价格因素即教育收益率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相关影响的数量关系,并考虑到其他因素对两者关系的影响。 第一章为本文的前言,主要论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原因,同时对教育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这两个文章中重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归纳出本文的贡献和特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系统详细地评述了教育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的代内传递和代际传递,既包括国内文献也包括国外文献,既包括理论方面的也包括实证方面的,还研究了教育不平等的度量方法,阐述了教育不平等度量方法的发展过程,其中重点阐述了教育基尼系数。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教育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过程,其中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变迁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收入不平等分为1978年之前和之后两阶段分别分析,并对收入不平等和教育不平等的状况做了一些描述性统计,为后文的理论,实证,建议奠定一定的基础。第四章借鉴利用galor和zeroa的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了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相互影响关系。由于继承的财产不同导致初始收入不同,在信用市场不完善的前提下,分析了短期均衡,长期均衡受个人教育选择的影响,还考虑了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投资的变化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第五章采用中国省级数据,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和联立方程组,从实证角度研究了教育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它们之间传递关系的一些因素。第六章对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并从促进教育平等、促进收入分配平等、完善人力资本传导机制、适时适当降低教育收益率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由理论支撑实证的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借鉴了galor和zeroa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由于继承的财产不同,初始禀赋不同,造成劳动者选择的受教育程度不同,从而造成收入分配的差距,而收入分配差距又造成下一代的教育不平等,说明了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交互效应,所以应该采用联立方程组来分析两者的关系。其次,分析还表明:由于一些制度因素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会影响教育分配和收入分配,从而对两者的关系产生影响,在后文的政策建议中也应考虑到这一因素。最后,考虑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对教育平等性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得出政府的投入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不确定,同时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等导致了政府投入的倾向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实证分析中还应考虑到地区的差别。 对于实证分析,由分析可知教育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传导机制,所以存在内生性,用单一方程来估计不能很好的估计两者的关系,所以用联立方程来估计比较好。联立方程在模型型式上有结构型和简化型之分,从模型的识别条件上又有恰好识别,过度识别和不可识别之分,由于模型的类型不同,模型的估计方法也不同。所以应首先考虑方程的识别类型再考虑用什么样的估计方法。用eviews软件由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收入不平等的降低将会显著地改善教育不平等,从滞后效应看,教育不平等在当期会因收入差距下降而得到改善,并且教育不平等受收入差距的当期影响最大,但在随后的两年内收入差距的下降却导致了教育不平等的不公,这主要是由我国教育投入体制和教育回报率的现状造成的。收入不平等直接影响个人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通过教育回报率的作用,这一负面效应最终反映到了收入分配和教育分配上。由此可见,收入差距是造成教育不平等的直接原因,若不加以改善,依照这种循环机理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因此,政府应该更加重视教育不平等的改善,以此着手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避免恶性循环“马太效应” (2)教育不平等的改善并没有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即使从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长期内教育不平等降低也没有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减小,人力资本传导机制的偏差是主要原因。说明我国应该理顺人力资本传导机制,使教育不平等的改善能够改善收入分配差距。 (3)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和收入差距扩大很可能存在代际传递的延续。一些贫困地区或者农村,收入有限,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导致影响其自身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可能导致对他们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他们的子女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以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只有较低的收入,从而出现代际传递,导致了教育不平与收入分配差距的恶性循环。 (4)教育收益率与收入分配差距高度相关。教育收益率越高,收入分配差距越高,说明教育对收入分配的价格效应也是非常显著的,即劳动力市场上的教育收益率越高,收入不平等性越高。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 教育不平等 教育收益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7;G521;F224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6
  • 1. 前言16-23
  • 1.1 选题背景16-18
  • 1.1.1 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认识16
  • 1.1.2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表现16-18
  • 1.2 选题原因及意义18-19
  • 1.2.1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危害18
  • 1.2.2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18-19
  • 1.2.3 选题原因19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9-20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19-20
  • 1.3.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0
  • 1.4 相关概念界定与解释20-21
  • 1.4.1 教育平等与不平等20-21
  • 1.4.2 收入分配差距21
  • 1.5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特点21-23
  • 1.5.1 联立方程组的运用21-22
  • 1.5.2 引入价格效用即教育收益率22-23
  • 2. 文献综述23-31
  • 2.1 代内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23-26
  • 2.1.1 已有的研究状况23-26
  • 2.1.2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对本文的启示26
  • 2.2 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代际传递26-27
  • 2.2.1 已有的研究状况26-27
  • 2.2.2 已有的研究状况对本文的启发27
  • 2.3 教育不平等的测度27-29
  • 2.3.1 教育不平等测度的研究状况27-29
  • 2.3.2 本文对教育不平等的测度29
  • 2.4 本章小结29-31
  • 3. 不平等现象的发展历程及统计特征31-44
  • 3.1 教育不平等31-37
  • 3.1.1 演变历程31-34
  • 3.1.2 统计特征34-37
  • 3.2 收入不平等37-40
  • 3.2.1 演变历程37-38
  • 3.2.2 统计特征38-40
  • 3.3 教育与收入不平等的相关性40-44
  • 4. 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44-56
  • 4.1 对galore和zeria模型的扩展44-45
  • 4.2 考虑初始收入分配影响的模型假定45-46
  • 4.3 初始收入不同两者关系影响的短期均衡模型46-49
  • 4.4 初始收入不同对两者关系影响的长期均衡模型49-52
  • 4.5 劳动力市场变化对两者关系的影响52-53
  • 4.6 政府教育支出对教育不平等及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53-54
  • 4.7 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及对实证的启示54-56
  • 5. 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两者关系的实证模型分析56-67
  • 5.1 格兰杰因果检验56-57
  • 5.2 实证模型的设定57-60
  • 5.3 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60-62
  • 5.4 滞后模型和联立方程组的估计方法62-63
  • 5.5 实证结果分析63-67
  • 5.5.1 影响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分析63-64
  • 5.5.2 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分析64-66
  • 5.5.3 稳健性检验66-67
  • 6. 结论与建议67-73
  • 6.1 结论67-68
  • 6.1.1 收入分配差距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67
  • 6.1.2 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67-68
  • 6.1.3 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存在代际传递的特征68
  • 6.1.4 教育收益率与收入分配差距的相关性68
  • 6.2 建议68-73
  • 6.2.1 促进教育平等68-70
  • 6.2.2 促进收入分配平等70-71
  • 6.2.3 完善人力资本的传导机制71-72
  • 6.2.4 适时适度地降低教育收益率72-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77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年09期

2 赖德胜;教育扩展与收入不平等[J];经济研究;1997年10期

3 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4 杜鹏;我国教育发展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5 黄国华;;非观测效应和教育收益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6 陈昌兵;;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7 蔡f ,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相互影响的数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33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