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7:10
本文关键词: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反语的本质是为了展现字面意义和真实意图的不一致性来表达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观点,对儿童来说是一种认知难度较高的语言艺术。近年来反语已经成为心智哲学的研究热点,反语作为人们日常沟通常用的社交言语行为,了解儿童的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对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从语句搭配和反语类型两个方面来研究不同年级的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 研究首先从反语产生的哲学基础说起,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反语的概念、分类、理论以及儿童反语理解能力发展特点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并开展了三个研究进行探讨。研究一主要目的是为了编制适合小学儿童的反语故事材料;研究二考察了一到六年级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研究三分别从同伴关系故事情境和师生关系故事情境考察了反语类型(反语批评和反语表扬)和语句搭配(单句反语和双句反语)对小学儿童在反语理解能力的影响。 研究一搜集了10个反语批评故事和7个反语表扬故事来,并邀请8位小学语文教师和12位心理学研究生评估故事情境是否契合小学儿童生活实际。在初步考察二年级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发现:(1)收集的反语情境故事在故事情境上契合小学儿童生活实际;(2)话语含义与故事情境之间的不一致性较为明显。所编的反语故事可以用于正式测试;(3)7岁组和8岁组的二年级小学儿童在反语批评故事的理解能力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4)7岁组和8岁组的二年级小学儿童在反语表扬故事的理解能力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5)反语类型对二年级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并不存在显著影响。 研究二是在研究一中筛选出来的8个故事挑选其中4个作为研究材料,考察一到六年级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状况:(1)各年级小学儿童在反语的态度识别和话语含义识别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的发展呈现同步性;小学儿童在语言现象上能力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态度识别和话语含义识别;(2)小学儿童在一年级时可以正确识别反语说者的态度和话语含义,在四年级可以对反语现象做出初步的解释,直到六年级小学儿童对于反语现象的解释能力仍在发展中;(3)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呈现显著的年级差异,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反语理解能力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四年级、是小学儿童反语理解的转折期;(4)不同性别的小学儿童在反语故事理解能力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5)二、三、六年级反语批评和反语表扬在小学儿童反语能力的理解上存在显著差异;二、三年级小学儿童对更容易理解反语表扬,六年级小学儿童更容易理解反语批评。 研究三主要探讨了语句搭配和反语类型对小学儿童反语理解的影响:(1)三人情境下,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在态度识别和话语含义识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态度识别和语言现象解释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话语含义识别和语言现象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2)同伴关系情境下,语句搭配对一到四年级小学儿童的反语理解存在显著影响,单句语句搭配比双句语句搭配更难;(3)同伴关系情境下,反语类型对小学儿童反语理解并不存在显著影响;(4)在师生关系情境下,语句搭配对一、二、四和五年级小学儿童反语理解存在显著影响,单句语句搭配比双句语句搭配更难;(5)在师生关系情境下,反语类型对二到六年级小学儿童反语理解存在显著影响;而且二、三年级小学儿童更容易识别反语表扬,四、五、六年级小学儿童更容易识别反语批评。
【关键词】:小学儿童 反语 反语理解 反语批评 反语表扬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引言10-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2-30
- 1 反语概念的哲学基础12-14
- 2 反语的概念界定与分类14-18
- 2.1 反语概念的界定14-15
- 2.2 反语的类型15-17
- 2.3 按性质和功能划分17-18
- 3 反语理论及其加工模型18-21
- 3.1 反语理论18-20
- 3.2 反语认知加工模型20-21
- 4 反语理解的概念及相关研究21-25
- 4.1 儿童反语理解的概念解析21-23
- 4.2 儿童反语理解发展的特点23-24
- 4.3 反语理解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24-25
- 5 问题提出25-27
- 6 研究思路27-28
- 7 研究意义28-30
- 7.1 理论意义28
- 7.2 实践意义28-30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30-65
- 1 研究一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测量材料的编制30-38
- 1.1 问题提出30
- 1.2 研究目的30-31
- 1.3 研究假设31
- 1.4 研究方法31-35
- 1.5 研究结果35-36
- 1.6 讨论36-37
- 1.7 结论37-38
- 2 研究二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38-51
- 2.1 问题提出38
- 2.2 研究目的38
- 2.3 研究假设38-39
- 2.4 研究方法39-41
- 2.5 研究结果41-46
- 2.6 讨论46-50
- 2.7 结论50-51
- 3 研究三不同语句搭配、反语类型对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影响51-62
- 3.1 问题提出51-52
- 3.2 研究目的52
- 3.3 研究假设52
- 3.4 研究方法52-53
- 3.5 研究结果53-58
- 3.6 讨论58-61
- 3.7 结论61-62
- 第三部分 总体结论与反思62-65
- 1 总体结论62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62-63
- 3 不足与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70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70-71
- 附录71-89
- 致谢89-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雷潇;钟毅平;;语境和熟悉度对中文成语理解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3 闫小斌;反语的语境顺应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王登云;;文学作品中反讽的言语行为理论阐释——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5 刘聪;;略论弗·施莱格尔的浪漫主义哲学[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黄缅;;反语新论[J];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贤;儿童对反语的意义理解及功能知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欣珍;儿童语法接受能力的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沈秋;儿童中期利用人格特质线索理解反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桂青;6-12岁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3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