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1-10-20 03:07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角度,通过内在心理改变与外在环境的改变,探讨如何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何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进一步融入班级集体、融入社会。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9(20)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积极心理学概念阐述
二、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文献探讨
三、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一)自我评价偏低。
(二)人际关系较容易出现问题。
(三)容易受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
四、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
(一)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进行心理帮扶,使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潜能。
(二)全方位的社会支持是提升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
(三)家庭教育影响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四)高校应重视对贫困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
(五)贫困生应努力完善自我。
五、结语
本文编号:3446128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9(20)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积极心理学概念阐述
二、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文献探讨
三、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一)自我评价偏低。
(二)人际关系较容易出现问题。
(三)容易受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
四、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
(一)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进行心理帮扶,使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潜能。
(二)全方位的社会支持是提升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
(三)家庭教育影响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四)高校应重视对贫困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
(五)贫困生应努力完善自我。
五、结语
本文编号:3446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44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