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校选课《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博在校选课《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校选课教学的改革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微博作为Web2.0的最新发展产物,从2009年进入中国以来,在新闻、传播、社交等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微博凭借其微型化、及时性、跨平台交流及无缝连接等特性为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整合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平台发布、评论、更改、交流学习思路和内容,实现教学的情景性、自主性和协作性。本文尝试将微博应用于河南师范大学校选课《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创建了基于微博的学习交流微群,并对微群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较为满意。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论证微博应用于大学校选课的可行性和优势。论文在分析文献资料,充分调研当前大学校选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校选课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也较为系统的归纳了微博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概述了微博的内涵、特征及其教育应用。论文也详细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描述和测量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信息、资源等。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分析虚拟社群成员之间的结构特征、成员地位等。 (2)设计基于微博的校选课教学模型和教学流程。以建构主义、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腾讯的开放微博平台,创建了基于微博的大学校选课的学习交流微群。并选取了河南师范大学《网页设计与制作》校选课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践,设计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3)分析微博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了微博教学平台上学生的参与动机、满意度、忠诚度之间的关系。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微群学习交流平台的网络关系连结,如密度,中心性和核心边缘结构等。并用SPSS软件对核心度和学生期末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微博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显著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微博教学平台上的交流互动比较频繁,显著高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交流互动。微博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课业成绩有一定提升,且在平台上互动较多,处于核心位置的学生的课业成绩显著高于在平台上互动较少,处于边缘位置的学生的课业成绩。 论文用多种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了基于微博的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效果。这也为校选课教学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词】:微博 大学校选课 社会网络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10-11
- 1.1.1 信息时代促使大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革10
- 1.1.2 高校大学生校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13-14
- 1.5 研究方法14-16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16-24
- 2.1 微博技术及其相关概念16-19
- 2.1.1 微博的定义与特点16-17
- 2.1.2 微博与其他社会性软件的对比分析17-18
- 2.1.3 微博在教育上的应用18
- 2.1.4 微博应用于大学校选课教学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18-19
- 2.2 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19-22
- 2.2.1 社会网络分析的含义19
- 2.2.2 社会网络分析基本属性19-20
- 2.2.3 社会网络的形式化表达20-22
- 2.2.4 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工具及实现22
- 2.3 小结22-24
- 第三章 微博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践24-38
- 3.1 微博教学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24-25
- 3.1.1 协作学习理论24
- 3.1.2 六度分割理论24
- 3.1.3 信息加工理论24-25
- 3.2 微博教学平台的应用流程及教学设计25-29
- 3.2.1 微博教学平台的研究现状25-26
- 3.2.2 微博在校选课教学中的应用流程26
- 3.2.3 微博前测调查问卷26-28
- 3.2.4 微博教学平台的创建及应用28-29
- 3.3 微博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教学实践29-35
- 3.3.1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29
- 3.3.2 《网页设计与制作》微博教学平台的具体教学实践29-35
- 3.4 小结35-38
- 第四章 微博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分析38-56
- 4.1 分析方案的设计38-40
- 4.2 微博教学平台的调查问卷分析40-43
- 4.3 社会网络分析法43-56
- 4.3.1 基于微博的社会网络分析43-44
- 4.3.2 数据统计与分析44-54
- 4.3.3 实验结论54-56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6-58
- 5.1 微博在大学生校选课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总结56
- 5.2 论文创新点56-57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60-64
- 致谢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9期
2 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3 王萍;;教育微博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4 戴华珍;;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福建电脑;2011年04期
5 曹军;陈俊波;;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学习成效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饶龙海;王林;付妮娜;陈倩;;基于微博的远程教育评价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7 张豪锋;王晓芳;;微博客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9期
8 王德才;;高校公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消解对策[J];天中学刊;2009年02期
9 叶新东;邱峰;沈敏勇;;教育技术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5期
10 郝兆杰;孙仲娜;;给大学英语教学围上“围脖”[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莹;教育技术微博社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周涛;Wiki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涂雨露;基于微博的教学专题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微博在校选课《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4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