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化的区别及其对当今教学研究的意义——论教化性的教育性教学
发布时间:2022-01-20 19:42
本文首先在教育与教化之间作出区分。教育与教化的区分涉及到教育性学习过程与非教育性学习过程之间的界限及归属问题。区分教育与教化并不仅限于对德语语言区有意义。在现代社会,整个世界都在讨论这一区分的意义。其次,本文依据赫尔巴特的思想并联系当前对系统的知识形式的划分,探索什么是以特定领域的教化作用为目的并发挥这一教化作用的教育性教学。最后,本文概述了教育研究与教化研究之间的关联。这些关联对于教学研究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因为教学研究有责任去研究这种教化性的教育性教学。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 2018,15(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扩展经验和交往的六个兴趣范围
镜而直接掌握光学知识,不能通过居住房屋而直接掌握静力学和热能技术。同样,也不能通过观察日出日落而直接掌握天文规律,不能通过味觉感官而直接掌握元素周期律或通过聆听音乐而直接学会和声及作曲的规则。对于这里所提及的教化性的教育性教学的秩序,赫尔巴特试图将其变得概念化。他的方法是:在教学中区分出两条既须独立分开又须相互联系的序列,即“认知”序列和“参与”序列。在其《普通教育学》的第二章中,赫尔巴特如是阐释道:教育性教学将世界经验扩展到科学和艺术之上,将人际交往扩展到道德政治和宗教之上。(参见图1)图表中日常的世界经验、科学的世界认知以及艺术三个兴趣范围被划归为扩展经验的认知性教学序列;人际交往、社会和宗教这三个兴趣范围被划归为扩展交往的参与性教学序列。图中箭头表明,教育性教学不是把对经验的兴趣转化为对科学、艺术的兴趣,也不是把对交往的兴趣转化为对社会、宗教的兴趣,而是在两种序列中分别培养三种兴趣,这三种兴趣相互补充、相互扩展。图1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扩展经验和交往的六个兴趣范围学生应当通过掌握现代自然科学创立的行星定律科学地理解平常的日出日落现象,并同时借助艺术学习将这一现象理解为永恒的审美经验。此时,艺术同样扩展了科学的世界观,正如科学的世界观扩展了我们日常经验的视野一样。类似地也适用于通过教育性教学在交往、社会和宗教之间开启的教化的相互作用。道德在交往中习惯性地被传承下来,交往视野可以通过对历史社会的研究被扩展为对社会和政治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宗教研究补充对自身死亡的预见和对已逝亡灵的追忆。此外,对生活世界中能够接触到的宗教的研究也可以被深化为对陌生世界的宗教加以探究。时至今日,赫尔巴特所区分的六个兴趣范围仍然能够为人们描述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纪律约束到精神陶冶:论训育观在19世纪的变革[J]. 林凌. 教育学报. 2021(05)
[2]赫尔巴特研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迪特里希·本纳(Dietrich Benner)教授访谈录[J]. 林凌,彭韬. 全球教育展望. 2020(11)
[3]学校情境中的劳动:为何与何为?——凯兴斯泰纳及其《劳作学校要义》的贡献[J]. 林凌.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1)
[4]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J]. 戴勇.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5]构建立德树人的系统化落实机制[J]. 冯建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博士论文
[1]自然作为德性之源[D]. 位涛.湖南师范大学 2020
[2]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之研究[D]. 胡朝阳.湖南师范大学 2019
[3]走向意志自律: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 徐洁.华中师范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599409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 2018,15(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扩展经验和交往的六个兴趣范围
镜而直接掌握光学知识,不能通过居住房屋而直接掌握静力学和热能技术。同样,也不能通过观察日出日落而直接掌握天文规律,不能通过味觉感官而直接掌握元素周期律或通过聆听音乐而直接学会和声及作曲的规则。对于这里所提及的教化性的教育性教学的秩序,赫尔巴特试图将其变得概念化。他的方法是:在教学中区分出两条既须独立分开又须相互联系的序列,即“认知”序列和“参与”序列。在其《普通教育学》的第二章中,赫尔巴特如是阐释道:教育性教学将世界经验扩展到科学和艺术之上,将人际交往扩展到道德政治和宗教之上。(参见图1)图表中日常的世界经验、科学的世界认知以及艺术三个兴趣范围被划归为扩展经验的认知性教学序列;人际交往、社会和宗教这三个兴趣范围被划归为扩展交往的参与性教学序列。图中箭头表明,教育性教学不是把对经验的兴趣转化为对科学、艺术的兴趣,也不是把对交往的兴趣转化为对社会、宗教的兴趣,而是在两种序列中分别培养三种兴趣,这三种兴趣相互补充、相互扩展。图1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扩展经验和交往的六个兴趣范围学生应当通过掌握现代自然科学创立的行星定律科学地理解平常的日出日落现象,并同时借助艺术学习将这一现象理解为永恒的审美经验。此时,艺术同样扩展了科学的世界观,正如科学的世界观扩展了我们日常经验的视野一样。类似地也适用于通过教育性教学在交往、社会和宗教之间开启的教化的相互作用。道德在交往中习惯性地被传承下来,交往视野可以通过对历史社会的研究被扩展为对社会和政治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宗教研究补充对自身死亡的预见和对已逝亡灵的追忆。此外,对生活世界中能够接触到的宗教的研究也可以被深化为对陌生世界的宗教加以探究。时至今日,赫尔巴特所区分的六个兴趣范围仍然能够为人们描述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纪律约束到精神陶冶:论训育观在19世纪的变革[J]. 林凌. 教育学报. 2021(05)
[2]赫尔巴特研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迪特里希·本纳(Dietrich Benner)教授访谈录[J]. 林凌,彭韬. 全球教育展望. 2020(11)
[3]学校情境中的劳动:为何与何为?——凯兴斯泰纳及其《劳作学校要义》的贡献[J]. 林凌.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1)
[4]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J]. 戴勇.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5]构建立德树人的系统化落实机制[J]. 冯建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博士论文
[1]自然作为德性之源[D]. 位涛.湖南师范大学 2020
[2]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之研究[D]. 胡朝阳.湖南师范大学 2019
[3]走向意志自律: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 徐洁.华中师范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599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59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