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弹性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1:00

  本文关键词: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弹性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心理弹性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术语出现于一项对出身贫困的儿童的纵向研究。此后对于它的研究成为研究者们的研究热点。 择业焦虑是个体通过对择业情景内外刺激的认知评价,预料择业情景内外模糊的危险刺激对自我和自尊产生威胁,而又自感没有能力应付时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研究生面临着比之前更大的择业压力和挑战,他们的择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心理失衡现象,择业焦虑是其中的问题之一,面对择业,他(她)们表现出不同的焦虑程度。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弹性角度出发,研究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焦虑状况,一方面能够为研究生择业过程中面对焦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有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提供一定的操作性建议,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国内多所高校的26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Friborg等(2003)编制的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和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采集数据,最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心理弹性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性别硕士研究生在心理弹性的“自我效能”,“组织风格”,“社会资源”维度上的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不同年龄段这个变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总的心理弹性上,年级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研三的研究生在此项上的平均分显著高于研一和研二。在社会资源维度上,研三和研二的平均分都高于研一,年级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不同家庭情况的硕士研究生在总的心理弹性上,家庭情况富裕和一般的学生的平均分稍高于家庭情况贫困的学生,在心理弹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家庭所在地的硕士研究生在社交能力维度上,存在较为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硕士研究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硕士研究生在心理弹性水平上以及它的自我效能、社交能力以及社会资源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心理弹性的社交能力和社会资源上存在显著差异;有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在总的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维度上的平均分高于无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且在这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的择业焦虑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性别的硕士研究生在择业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层的硕士研究生在择业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在择业焦虑上的差异上,研三的硕士研究生的择业焦虑得分高于研二和研一,不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硕士研究生择业焦虑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的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择业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的硕士研究生在择业焦虑上的得分高于理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择业焦虑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有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在择业焦虑上的得分高于无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有无工作经验在择业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弹性与择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主要表现为:心理弹性的社交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资源及自我效能维度与择业焦虑均呈负相关,且相关非常显著。 最后,本文提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心理弹性和减少其择业焦虑的若干建议,并对后续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心理弹性 择业焦虑 相关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3;G4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s6-8
  • 引言8-9
  • 1 文献综述9-23
  • 1.1 心理弹性9-16
  • 1.2 择业焦虑16-20
  • 1.3 心理弹性与择业焦虑的相关研究20-21
  • 1.4 以往研究不足与本研究意义21-23
  • 2 研究设计23-25
  • 2.1 研究目的23
  • 2.2 研究假设23
  • 2.3 研究方法23-25
  • 3 结果与分析25-34
  • 3.1 心理弹性状况群体特征分析25-30
  • 3.2 硕士研究生择业焦虑状况的群体特征分析30-32
  • 3.3 硕士研究生心理弹性与择业焦虑的相关分析32-33
  • 3.4 硕士研究生心理弹性与择业焦虑的回归分析33-34
  • 4 讨论34-40
  • 4.1 对硕士研究生心理弹性的分析34-36
  • 4.2 对硕士研究生择业焦虑的分析36-38
  • 4.3 硕士研究生心理弹性和择业焦虑的相关分析38-40
  • 5 建议40-45
  • 5.1 针对研究生的建议40-43
  • 5.2 针对外部环境的建议43-45
  • 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5-46
  • 6.1 本研究的不足45
  • 6.2 研究展望45-46
  • 7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4
  • 附录54-57
  • 致谢57-59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扶东;焦虑的早期研究述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02期

2 王立新;精神分析的焦虑理论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彭桂良;;大学生就业焦虑及其心理干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4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蔡水清;李根平;;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及其心理指导[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Z2期

6 樊晓光;高等师范毕业生的状态——特质焦虑测试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7 潘鸣;陆亦佳;;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06年01期

8 陈建云,万爱兰,钟思远;医学生毕业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4期

9 王国猛;霍妮的焦虑理论述评[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10 蔡飞;精神分析焦虑论批判[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殷朝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洁;福州市硕士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妍;就业压力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宏;大学生就业压力源、择业心理弹性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心理教育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6 康文艳;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其就业心理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弹性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61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