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探究及当代启示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探究及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在近30年的潜心教育探索以及实践中,批判继承并发展了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德育思想的精华,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创造了一种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又与当时社会发展相吻合的生活德育理论。其理论基础雄厚,内容深刻,具有可行性,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究和探讨。 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学校德育的可控性、可信性和实效性已成为困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问题。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理论,对改变当前我国德育工作的现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及特征和当代启示。 第一部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纵向的角度考察其形成与发展。其中包括其形成的背景,形成的理论渊源以及形成的过程。对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是其理论的基础,西方现代德育思想的精华对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征。从横向的角度考察生活德育理论的内涵,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一是生活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二是其主要培养目标;三是其基本原则;四是其主要途径;五是其基本特征。通过对前四个方面的分析总结整理出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进步性、民族性、实践性等特征,着重阐述了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 第三部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启示。在其当代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德育工作中具体到教师应该具有“爱满天下”的爱生精神;“以身作则”和“自化化人”的自律精神;“教人求真”的求实精神;“敢探新理”和“敢入边疆”的创造与开辟精神以及“与学生同甘共苦”的民主作风和精神。学生应该具有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为学而教”的精神。并提出了德育途径应该树立终生教育的理念,构建和谐自由的生活课堂和实行“小先生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德育理论 当代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2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意义10-11
- 1.4 研究方法11
- 1.5 研究创新点11-12
- 2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2-25
- 2.1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形成背景13-15
- 2.1.1 国际背景13-14
- 2.1.2 国内背景14-15
- 2.2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15-21
- 2.2.1 杜威的教育思想16-17
- 2.2.2 对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7-21
- 2.3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形成过程21-25
- 2.3.1 萌芽时期(1917—1926)21-22
- 2.3.2 形成和发展时期(1927—1936)22-23
- 2.3.3 成熟时期(1937—1946)23-25
- 3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征25-36
- 3.1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基本原则25-26
- 3.2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主要目标26-27
- 3.3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27-29
- 3.3.1 爱的教育27
- 3.3.2 人格教育27-28
- 3.3.3 爱国主义教育28
- 3.3.4 民主教育28-29
- 3.3.5 法纪教育29
- 3.4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实现的主要途径29-32
- 3.4.1 集体生活29-30
- 3.4.2 学生自治30-31
- 3.4.3 师生共修31
- 3.4.4 渗透美育31-32
- 3.4.5 家庭教育32
- 3.5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基本特征32-36
- 3.5.1 进步性33-34
- 3.5.2 民族性34-35
- 3.5.3 实践性35-36
- 4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启示36-48
- 4.1 依据生活德育理论对教师提出的要求36-41
- 4.1.1 “爱满天下”的爱生精神36-37
- 4.1.2 “以身作则”“自化化人”的自律精神37-38
- 4.1.3 “教人求真”的求实精神38-39
- 4.1.4 “敢探新理”“敢入边疆”的创造和开辟精神39-40
- 4.1.5 “与学生同甘共苦”的民主作风和精神40-41
- 4.2 依据生活德育理论对学生自身提出的要求41-43
- 4.2.1 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42-43
- 4.2.2 “为学而学”不如“为学而教”43
- 4.3 根据生活德育理论对德育途径提出的要求43-48
- 4.3.1 树立终生教育的理念44-45
- 4.3.2 构建和谐自由的生活课堂45-46
- 4.3.3 实行“小先生制”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个人简历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承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刘建英;;陶行知与杜威生活教育思想之比较[J];中国德育;2011年08期
3 陈余丹;;陶行知生活教育与陈鹤琴“活教育”之比较[J];福建陶研;2012年Z1期
4 孟亭含;;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顾杏花;;弘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构建中学英语生活化课堂[J];考试周刊;2012年29期
6 许静;;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7 孙向红;;学陶师陶,演绎有效课堂——也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年51期
8 童富勇;陈桃兰;;历史梳理与现实解读的交汇——评《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J];生活教育;2012年07期
9 刘欢;李金梅;;试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2年12期
10 张婧;;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J];新闻世界;2012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晓旭;陶行知德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邓黎莉;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毅;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长贵;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海粟;陶行知生活课程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探究及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8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