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标定过程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8:11
本文关键词:问题学生标定过程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以社会学的标签理论为研究工具,以学校中的问题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探究了他们被标定为问题学生的过程以及标定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并提出了有益于转化问题学生的两点思考。本研究对教育公平理论的完善以及该理论在一线教学领域的实现和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的改革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在学校中,问题学生的形成与其说是问题学生自身的问题,倒不如说是教师与“非问题学生”的问题,这两者是影响学生最终成为问题行为者的重要他人。问题学生的标定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标定的准备阶段,即教师获得关于学生的信息,这是产生标定的来源;二是标定的实施阶段,学生被教师贴上问题行为者的标签是标定过程的关键,而教师的共谋和同辈群体的排斥是标定过程的催化剂,加快了学生进入问题行为者的角色;三是标定的形成阶段,学生将标签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标志着标定过程的最终形成。这一标定过程蕴含互动性、选择性和刻板性三个特点:标定在师生互动中准备、实施、形成并发生作用,,互动性贯穿于标定过程的始终;教师因人、因事、因时间的不同有选择性的给学生贴标签,且弱势学生更容易被贴上标签;教师极易对问题学生形成刻板印象而影响对学生的公正性评价。这三个特点加深了我们对标定过程的机制的认识和理解。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从教师对待学生个体层面来讲,积极的期望一定程度上能够消解标定带来的不良影响;从教师对待学生群体层面来讲,安全的课堂能够吸引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和投入学习。教师的积极期望和安全的课堂能够形成一种和谐舒适的氛围,使学生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问题学生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校中,教师是主要的影响源,而回到社会大环境中,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我们必须规避这些因素中的消极影响,发挥积极作用,才能够为转化问题学生或者避免问题学生的产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问题学生 标签理论 标定 教师期望 安全课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9
- 1.1 问题提出9-11
- 1.2 文献综述11-19
- 1.3 核心概念19-22
- 1.4 研究意义22-24
- 1.5 研究设计24-29
- 2 谁是问题学生29-38
- 2.1 初入A中学29-31
- 2.2 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31-35
- 2.3 问题学生谁之过35-38
- 3 问题学生标定过程的机制38-49
- 3.1 标定的准备阶段38-40
- 3.2 标定的实施阶段40-47
- 3.5 标定的形成阶段47-49
- 4 问题学生标定过程的特点49-55
- 4.1 互动性49-50
- 4.2 选择性50-53
- 4.3 刻板性53-55
- 5 标签的“揭除”55-68
- 5.1 积极的教师期望55-60
- 5.2 安全的课堂60-68
- 结语68-71
- 致谢71-73
- 参考文献73-78
- 附录78-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甜;潘晓卉;;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张文质;十字路口的教育札记[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09期
3 张文质;;十字路口的教育札记[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Z1期
4 刘峰;杨秀芹;;大学教学中期望效应有效性的依赖:师生互为主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09期
5 任其平;教师非言语评价的心理效应[J];教育评论;2000年03期
6 梁翠宁;;小议“攻心”在问题学生转化教育中的使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7 谭松贤;青少年越轨行为及其教育对策[J];青年探索;2001年06期
8 吕星宇;;教育过程公平研究: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趋势[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5期
9 曾智;;社会标签理论及其在学生“问题行为”转化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年03期
10 胡解旺;;对问题学生群体的德育社会学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问题学生标定过程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9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