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4:06
本文关键词: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挑战,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得传统的教学设计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运而生,随之信息化教学设计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为中心,在学习资源方面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学习策略上强调情境创设,进行协作学习,在学习评价方面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本研究具体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是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为研究基础,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征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基于情境创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准实验研究法和测验法等,分析了我国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与支持、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势以及《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等研究背景;具体分析了我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情境教学的研究现状,并选取山东省农村一所普通小学作为实验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分析了该校的教学条件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及教学设计现状。总结出该校《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就是开展基于情境创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并进行信息化教学。因此,本论文针对“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对象是选取实验学校五年级的三个班级,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实验模式采用了准实验模式,研究的目的就是检验“基于情境创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质量的效果。实验教学的内容是由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实验过程是先进行前测,对三个班的上课反应情况和学习态度通过笔者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测量,利用三个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的前测成绩。在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实验教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形成并制作了一系列的教案和课件。然后在两个实验班进行实施,最后进行后测,通过笔者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学生的上课反应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测量,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检验,以此获得实验后测数据。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发现学生在实验后上课情况产生了积极的反应、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的学习态度显著优于实验前的学习态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实验后实验班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因此,本论文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基于情境创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存在显著效果”。
【关键词】: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 品德与社会 信息化教学设计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G623.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现状12-19
- 1.2.1 信息化教学设计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2-17
- 1.2.2 情境教学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7-19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9-20
- 1.3.1 研究目的19
- 1.3.2 研究意义19-20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20-22
- 1.4.1 研究内容20
- 1.4.2 研究方法20-22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22-27
- 2.1 基本概念22-25
- 2.1.1 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22-23
- 2.1.2 基于情境创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23-25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25-27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5-26
- 2.2.2 情境认知理论26-27
- 第三章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现状分析27-42
- 3.1 实验学校教学设计现状27-29
- 3.1.1 学校基本情况介绍27
- 3.1.2 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条件27-28
- 3.1.3 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展情况28
- 3.1.4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水平与培训28-29
- 3.2 实验学校《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现状29-40
- 3.2.1 《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基本情况30
- 3.2.2 任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观念和态度30-34
- 3.2.3 任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行为34-38
- 3.2.4 任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38-39
- 3.2.5 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点39-40
- 3.3 实验学校《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0-42
- 第四章 实验的设计与实施42-61
- 4.1 实验目标与内容42
- 4.1.1 实验目标42
- 4.1.2 实验内容42
- 4.2 研究对象42-45
- 4.2.1 研究对象的选取42
- 4.2.2 学生特点42-45
- 4.3 实验教学内容45-46
- 4.4 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46-47
- 4.4.1 研究变量46
- 4.4.2 研究假设46-47
- 4.5 实验模式47
- 4.6 实验的实施47-48
- 4.6.1 实验前期准备47-48
- 4.6.2 实验具体安排48
- 4.7 基于情境创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与课件制作48-59
- 4.7.1 教案设计与编制思路48-49
- 4.7.2 课件的制作49-50
- 4.7.3 典型案例及其说明50-59
- 4.8 实验数据资料的收集59-61
- 4.8.1 实验前测数据的收集59
- 4.8.2 实验后测数据的收集59-61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61-73
- 5.1 前测数据的分析61-62
- 5.2 后测数据的分析62-71
- 5.2.1 学生对上课情况的反应62-63
- 5.2.2 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63-70
- 5.2.3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变化70-71
- 5.3 实验结果总结71-73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73-75
- 6.1 研究结论73-74
- 6.2 不足74
- 6.3 展望74-75
- 注释75-77
- 参考文献77-80
- 附录80-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93-94
- 致谢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红霞,李林,徐凤,张昆明;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喻东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9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