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羞怯的IAT测验及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羞怯的IAT测验及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文化的发展,倍受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羞怯特质在当今的社会潮流下却出现了不适应。以往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羞怯在我国人群中发生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也正遭受着羞怯的干扰。这不仅会妨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还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初中生羞怯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但以往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外显羞怯与其他特质的相关研究,对于内隐羞怯的测量及羞怯初中生的注意特点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其为主线展开了研究。 研究由研究一、研究二两个部分组成,研究一的主要目的是研发初中生羞怯的内隐联想测验,为以后测量内隐羞怯提供工具,并且可以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研究二主要是考察高、低羞怯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以及高羞怯个体的注意机制,所测被试是根据研究一中内隐联想测验的测量结果,筛选出IAT效应值排名前27%和后27%的被试,分别作为高羞怯组和低羞怯组,实验一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考察高、低羞怯两组被试的注意偏向特点,实验二采用线索提示范式考察高羞怯个体的注意机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初中生羞怯的内隐联想测验D=0.66,r=0.54,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重测信度,可以作为内隐羞怯的测量工具。 (2)较低羞怯个体而言,高羞怯个体对面孔表情图片更敏感,但这种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高羞怯个体对高唤醒度的负性表情刺激存在注意偏向;对低唤醒度的各种表情刺激不存在注意偏向。 (4)低羞怯个体对唤醒度水平不同及性质不同的表情刺激都没有表现出注意偏向。 (5)面孔表情的唤醒度水平会对被试的反应时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高羞怯个体对高唤醒度、负性表情位置上探测点的平均反应时显著高于低唤醒度负性表情,低羞怯个体对高唤醒度、正性表情位置上探测点的平均反应时显著高于低唤醒度正性表情。 (6)在注意早期,,高羞怯个体对高唤醒度、负性面孔表情的注意偏向,既表现为注意警觉,又表现为注意维持或注意解除困难。具体表现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高羞怯个体对以负性表情为线索的靶刺激的平均反应时显著低于正性;而在无效线索条件下显著高于正性。
【关键词】:羞怯 内隐联想测验 注意偏向 注意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5.5;G44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9-17
- 1.羞怯概述9-13
- 1.1 羞怯的界定9-10
- 1.2 羞怯者的表现10
- 1.3 羞怯的理论10-11
- 1.3.1 羞怯的特质论10
- 1.3.2 精神分析观点10-11
- 1.3.3 行为主义观点11
- 1.3.4 社会心理学观点11
- 1.3.5 认知社会学理论观点11
- 1.4 羞怯的测量方法11-12
- 1.4.1 外显羞怯的测量11-12
- 1.4.2 内隐羞怯的测量12
- 1.5 羞怯的研究概述12-13
- 1.5.1 羞怯的相关性研究12-13
- 1.5.2 羞怯的神经生理研究13
- 2.内隐联想测验概述13-15
- 2.1 内隐联想测验的原理13-14
- 2.2 内隐联想测验的施测程序14
- 2.3 内隐联想测验的影响因素14
- 2.4 内隐联想测验的性能14-15
- 3.注意偏向研究概述15-17
- 3.1 注意偏向研究范式15
- 3.1.1 点探测实验范式15
- 3.1.2 线索提示范式15
- 3.2 注意偏向的产生机制15-16
- 3.3 羞怯的注意偏向研究16-17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17-18
- 1.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17-18
- 1.1 问题提出17
- 1.2 研究假设17-18
- 2.研究意义18
- 2.1 理论意义18
- 2.2 实践意义18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18-31
- 研究一 初中生羞怯的内隐联想测验的研发18-22
- 1.研究目的18
- 2.研究方法18-20
- 2.1 研究对象18
- 2.2 实验仪器和材料18-19
- 2.3 实验程序19-20
- 2.3.1 概念词和属性词的选取19
- 2.3.2 预测19
- 2.3.3 正式施测19-20
- 2.4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20
- 3.数据结果和分析20-21
- 3.1 内隐羞怯存在性分析20-21
- 3.2 内隐羞怯测验的敏感度分析21
- 3.3 重测信度分析21
- 4.讨论21-22
- 5.结论22
- 研究二 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22-31
- 实验一 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22-28
- 1.研究目的22
- 2.研究方法22-24
- 2.1 研究对象22
- 2.2 实验仪器和材料22
- 2.3 实验程序22-23
- 2.4 数据处理23-24
- 3.数据结果和分析24-26
- 3.1 不同羞怯水平被试在不同表情性质和唤醒度水平下的平均反应时24
- 3.2 被试在不同水平下的反应时差异分析24-25
- 3.3 被试对不同性质图片的反应时差异分析25
- 3.4 被试对不同唤醒度水平图片的反应时差异分析25-26
- 4.讨论26-27
- 4.1 低羞怯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26
- 4.2 高羞怯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26-27
- 4.3 面孔表情图片的唤醒度效应27
- 5.结论27-28
- 实验二 高羞怯水平个体的注意偏向机制28-31
- 1.研究目的28
- 2.研究方法28-29
- 2.1 研究对象28
- 2.2 实验仪器和材料28
- 2.3 实验程序28-29
- 2.4 数据处理29
- 3.数据结果和分析29-30
- 3.1 高羞怯个体在不同表情性质和线索提示类型下的平均反应时29-30
- 3.2 高羞怯个体在不同表情性质和线索提示类型下的反应时差异分析30
- 3.3 高羞怯个体对不同种类面孔表情刺激的注意偏向机制30
- 4.讨论30-31
- 5.结论31
- 第四部分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31-32
- 1.测验的普及性31
- 2.注意偏向的唤醒度效应31-32
- 3.未来的研究的方向——羞怯者的积极品质32
- 第五部分 总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6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36-37
- 致谢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宫瑞莹;王倩倩;;羞怯理论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甘淑珍;李国瑞;;非临床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征——以词语和面孔表情为刺激材料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3 李海江;杨娟;贾磊;张庆林;;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4 蔡华俭;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5 侯珂,邹泓,张秋凌;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6 彭晓哲,周晓林;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7 刘薇;戴晓阳;;害羞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娟;不同依恋风格大学生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及其教育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德岐;中学生羞怯量表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雪冰;小学生羞怯与自尊、社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祁冬燕;不同羞怯水平儿童注意偏向特点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妮;羞怯的内隐联想测验及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面孔表情识别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买跃霞;低自尊者对人际评价信息的注意偏向[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贺强;害羞与EEG的关系[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8 高旭辰;内隐联想测验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勋;大学生害羞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王倩倩;大学生羞怯特点及其与自尊、孤独、人际情境觉察能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羞怯的IAT测验及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0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