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隐性控制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5-01-18 13:39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社会要良性运行、人们愿意遵从社会规范,仅靠自然秩序远远不够,社会控制是必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控制方式因人、因事、因情境而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显性控制和隐性控制。目前,从总体上来说,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普遍采取的是单一的、显性的、专制的控制方式。这与我国对社会成员的控制方式一致。事实上,课堂教学过程中,隐性控制和显性控制是同时存在的,隐性控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中对课堂教学中隐性控制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隐性控制是指教育者在正式教育或非正式教育活动中,有意或无意通过间接的、暗含的方式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隐性控制具有间接性、弱强度、情境性、多样性和转化性的特点。它是建立在暗示教学和无意识学习的心理机制之上的。 课堂教学是由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组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权力因素是始终贯穿于其中的。因此,笔者主要从课堂教学过程、课堂物理环境、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和课堂权力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隐性控制的具体体现。而且,笔...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隐性控制的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观察法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二章 隐性控制的内涵界说
一、概念界定
(一) 语义分析
(二) 内涵界定
二、隐性控制的特点
(一) 间接性
(二) 弱强度
(三) 情境性
(四) 多样性
(五) 转换性
三、隐性控制的心理机制
第三章 课堂教学中隐性控制的具体表现
一、课堂教学过程的隐性控制
二、课堂教学物理环境中的隐性控制
三、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中的隐性控制
四、课堂教学权力结构中的隐性控制
第四章 课堂教学中隐性控制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一) 学习主体的不确定性
(二) 学习方式的不确定性
二、教师教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解释
(一) 教师权威的淡化
(二) 教师隐性知识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28685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隐性控制的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观察法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二章 隐性控制的内涵界说
一、概念界定
(一) 语义分析
(二) 内涵界定
二、隐性控制的特点
(一) 间接性
(二) 弱强度
(三) 情境性
(四) 多样性
(五) 转换性
三、隐性控制的心理机制
第三章 课堂教学中隐性控制的具体表现
一、课堂教学过程的隐性控制
二、课堂教学物理环境中的隐性控制
三、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中的隐性控制
四、课堂教学权力结构中的隐性控制
第四章 课堂教学中隐性控制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一) 学习主体的不确定性
(二) 学习方式的不确定性
二、教师教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解释
(一) 教师权威的淡化
(二) 教师隐性知识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28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028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