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课堂中合作小组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5 12:02

  本文关键词:课堂中合作小组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世界教育改革潮流、学生学习方式改进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的必然。笔者将合作学习界定为:以小组活动为主要载体和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为目标,为实现学生学习权为宗旨的学习方式。合作小组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小组,组员有共同身份和明确的角色分工,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和小组共同进步为目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总的来说,合作学习是理念,合作小组为形式和载体,合作小组学习是目标,合作是实质。 本研究在进一步搜集翔实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走入小学、走进课堂的方式,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力求真实再现合作小组学习的现状,总结其优点与不足,进而提出科学可行的优化策略,为丰富该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尽一点绵薄之力。 论文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合作学习研究情况,主要包括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的组成要素、合作学习理论基础,合作学习优势和运用中存在问题、合作小组学习优化策略研究和合作组织研究。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分析了对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学习概念进行了界定。合作小组学习本质特征有:目标复和性,运行难度大;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成就感强;师生、生生多向互动,教学效率高。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群体动力学和认知发展理论。合作小组学习的结构、功能、目标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合作小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孕育计划期、诞生成长期、青春冲突期、稳定成熟期、维持困难期和再生上升期。以及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现行小学课堂中的合作小组学习存在合作小组学习认识偏差、合作小组学习手段、目标功利化;合作小组学习过程单一、固定化;合作小组学习方法重复、简单化等问题。通过教师角色定位和评价方式的改善;合作小组学习的课外延伸,一致性和连续性;合作课堂情境的建设,致力于多结构型课堂;师师、师生以及生生“交响式沟通”;主题班会的巧妙运用,学习脚本及时总结与更新;教师学生分享影响力,重视奖励等方式改善合作小组学习。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语。在前文理论阐释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合作小组学习。
【关键词】:合作小组学习 组织生命周期 问题与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24.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16
  • 一、问题提出9-10
  • (一) 世界教育潮流变革的必然9
  • (二) 学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进9-10
  • (三)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10
  • 二、文献综述10-14
  • (一) 资料来源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情况11-14
  • (三) 对现有研究的分析14
  • 三、研究目的14
  • 四、研究对象、思路和方法14-16
  • (一) 研究对象15
  • (二) 研究思路15
  • (三) 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 合作小组学习的特征和理论基础16-20
  • 一、概念界定16
  • 二、合作小组学习的本质特征16-18
  • (一) 目标复合性、运行难度大16-17
  • (二) 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成就感强17
  • (三) 师生、生生多向互动,教学效率高17-18
  • 三、合作小组学习的理论基础18-20
  • (一)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18-19
  • (二) 群体动力学19
  • (三) 认知发展理论19-20
  • 第二章 合作小组学习系统分析20-29
  • 一、合作小组学习结构分析20-25
  • (一) 合作小组学习组成要素20-25
  • (二) 合作小组学习诸要素之间关系25
  • 二、合作小组学习功能分析25-26
  • (一) 学生学习的冲刺与挑战25
  • (二) 学生社会性能力的发展25-26
  • (三) 积极课堂环境和学校文化的构建26
  • 三、合作小组学习目标分析26-27
  • 四、合作小组学习影响因素分析27-29
  • (一) 教师教学时间压力27
  • (二) 教师“引导者”角色不到位27
  • (三) 小组中的“权威者”和“沉默者”27-28
  • (四) 课堂突发状况28
  • (五) 教育主流学习评价模式28-29
  • 第三章 合作学习小组生命过程分析29-33
  • 一、孕育计划期29
  • 二、诞生成长期29-30
  • 三、青春冲突期30-31
  • 四、稳定成熟期31
  • 五、维持困难期31-32
  • 六、再生上升期32-33
  • 第四章 合作小组学习问题与对策研究33-46
  • 一、合作小组学习现状调查分析33-39
  • (一) 问卷设计33
  • (二) 合作小组学习教师问卷及数据分析33-36
  • (三) 合作小组学习学生问卷及数据分析36-39
  • 二、合作小组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39-40
  • (一) 合作小组学习认识偏差39
  • (二) 合作小组学习手段、目标功利化39
  • (三) 合作小组学习过程单一、固定化39-40
  • (四) 合作小组学习方法重复、简单化40
  • (五) 合作小组学习表演化40
  • (六) 合作小组学习无“合作”40
  • 三、合作小组学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40-46
  • (一) 教师角色定位的改善40-41
  • (二) 教师重视小组分组和与学生分享影响力41-42
  • (三)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响式沟通”42-43
  • (四) 合作课堂座位的安排,致力于多结构型课堂43
  • (五) 主题班会的巧妙运用43-44
  • (六) 合作小组学习的课外延伸、一致性和连续性44-46
  • 结语46-47
  • 附录47-57
  • 参考文献57-60
  • 后记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永春;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8期

2 S·沙伦;王坦;高艳;;合作学习论[J];山东教育科研;1996年05期

3 乐敏芬;;“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6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蓓菲;小学语文小班化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课堂中合作小组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3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23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1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