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摄入视野中有机混合学习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主体摄入视野中有机混合学习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有混合学习理论主要从学习资源优化的外部视角进行研究,并没有深入到主体神经部位对应的加工知识类型开展内外协调的混合学习研究。从主体摄入知识的视角考察混合学习,由于主体学习目标和学习类型的差异,其选择混合学习的课程模块就会有所不同,相应地其有机混合学习中运用的课程理论就不同。该文将特定学习理论研究对应的神经部位与其适用的学习领域有机结合,建构出基于学习主体神经系统与学习领域相互映射的有机混合学习理论,有助于学习主体根据自身需要,针对学习领域及其涉及的大体神经部位,准确选择相关理论进行混合,组成个性化的有机混合应用理论,并以思维导图、学习地图的方式予以可视化的呈现,从而形成高效率的混合学习操作模式。这种根据主体摄入学习需要,与其神经系统和学习领域相映射,所组成的个性化有机混合学习理论,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混合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将知识学得更深、技术掌握得更牢。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主体摄入 混合学习 有机性 理论 机制
【基金】: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博士专项基金项目“e时代教育原理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W1103)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主体摄入视野中的混合学习,不仅是传统课堂学习、在线学习的混合,更是有针对性的问题探究、自主、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融合,是根据主体神经结构特性及其现实需要,通过重组学习内容,以形成内外协调的心理机制和学习程序的科学混合。这样的有机混合学习理论,有助于主体综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爱萍;黄甫全;;问题式学习的内涵、特征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2 林叶舒;文雪;;谈现代知识性质的演变与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探索;2012年03期
3 张晓洁;常志良;;怀特海的摄入理论与教育哲学[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1期
4 胡卫星;宋菲菲;赵苗苗;;学习理论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的结合演变过程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1期
5 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先伟;何成森;;自传体记忆与相关记忆的概念辨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段世江;王凤湘;;中国老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质性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王龙;杨恒毅;;犯罪人性格特点在作案行为上的反映——犯罪行为标记[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何燕娜;;浅析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李小丽;;用激励理论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6 曹卫;廖建华;金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以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李春宁,杨彦;英语专业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苏强;;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陈爱萍;;问题式学习与自我效能感——大学《英语语法》课程中问题式学习的行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白宝玉;龚霞光;赵林;;亲情诉求广告的作用机制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由喻放;;Flash网络广告中的设计心理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牟云峰;;感觉类形容词的词义演变——从自身感觉到认知世界[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坚明;杨波;;广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经常性负性情绪调查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平延勋;;高职大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初探[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苏丹;赵宏_";;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心理因素及其分析[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满铭;;三一理论与作文评改[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7 潘婷;;目标化思维的两个尺度[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敏;魏华;;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与英语教学[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杨晓英;郑皓;;理工科大学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由丽萍;刘焘;刘开瑛;;信息处理用中文框架语义知识描述方法研究[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洪朋;优秀散打运动员知觉预测过程认知特征与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儒芳;当代情绪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医七情理论与实践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安春明;吉林省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7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卢海丹;小学生听觉时长处理机制及其与学业成绩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侯俊林;愤怒情志特质与神经递质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璐;乒乓球运动员决策过程认知加工特征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孙宝宏;规则变式三种习得和应用方式的迁移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帆;三维立体画加工特点的眼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鹏欢;大连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胡信奎;道路交通标志中对称结构效应的工效学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与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龙宝新;;知识变迁与制度调适:现代学制的知识学观照[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4 余文森;;论个体知识的课程论意义[J];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5 钟启泉;知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J];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02期
6 周燕;;从知识的外在意义到知识的内在意义——知识观转型对教育的影响[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4期
7 王佑镁;信息技术与学习变革[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1期
8 任英杰;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2期
9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10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彩菊;;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方式——混合学习[J];教学与管理;2006年33期
2 张志祯;齐文鑫;;提高混合学习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3 玉淑美;陆美玉;;混合学习的概念、层次及其应用[J];软件导刊;2007年14期
4 胡志金;;论混合学习设计的适配原则和定位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3期
5 ;新学习理念和方法以及新技术对e-Learning未来的影响[J];石油教育;2009年04期
6 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5期
7 安玲;;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J];发展;2011年04期
8 陈妮;;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混合学习的特征分析和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1期
9 姜婷婷;;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学习成效研究现状探析[J];大学教育;2013年13期
10 李杰;李楠;;混合学习模式与信息传递通道研究初探——兼评“冰果英语智能作文评阅系统”[J];科技视界;2013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珍珍;邹琳琳;;基于多Agent技术的混合学习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2 高卓;王少梅;;基于混合学习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新模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浦丽华;;《数字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突破点——混合学习法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韩冽;李泰峰;;通过混合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思增;混合学习在高中《技术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广圣;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钦;基于混合学习的研究型网络课程实施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锡江;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培训教育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颖;混合学习在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传南;基于混合学习的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薛国强;基于混合学习的初中“研究性学习”课设计与应用[D];河北大学;2010年
8 孙枫;普通高中混合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宪月;大学生混合学习需求分析及支持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雒亮;混合学习活动设计模型构建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主体摄入视野中有机混合学习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5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