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新阶段的多维透视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06-20 14:12

  本文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新阶段的多维透视与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多元文化与历史的视角辨析了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认为:教育信息化应被视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在研究中面临着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我们必须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视角出发整体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宏观价值和意义,并以赛博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珠穆朗玛综合症 视野狭隘症 赛博基础设施 教育变革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活动理论的学习模式与设计研究”(10YJC880139)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全媒体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的组织与推送模式研究”(2012B008)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赛博基础设施促进研究型大学变革的理论与策略研究”(120002040679)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依据《纲要》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战略新阶段。在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永贵;郑旭东;;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与趋势——EDUCASUE年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议题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斌;陈世永;马婉娟;;和谐视角下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徐宏伟;论“健康”之理性——高校体育目标观之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潘业旺;邵岩;赵红军;;论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徐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成才之路;2008年34期

5 朱敏;;试论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评价的原则[J];成才之路;2008年35期

6 胡夏;语文单元教学与语感教学融合的观念与途径[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张建江;启发式教育之我见[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王萍;论语文生命课堂的构成[J];昌吉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张俭福;自控式学习的实施途径[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10 周兴年,张中原;论人格教育和写作创新教学[J];滁州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冠男;廖其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教育方针沿革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艳红;德育资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姚蕾;体育隐蔽课程论——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9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莫明琪;我国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明亮;教师教学状态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朱军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唐瑶;抚顺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健蕙;区域内整体推进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蒋莉;基于3G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信息查询服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卢珊;卢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慧;社会化理论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夏旭莹;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华;;教育信息技术中外比较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顾通达;试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继续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李岩,柴俊红;知识经济与教育信息化[J];教育信息化;2002年11期

4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5 汪琼;迎接数字化校园的挑战——教育变革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6 ;共筑教育云平台 创建教学新模式 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6期

7 汪燕;;全国CBE 2011年专题研讨会在青岛大学召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钟志贤;;走向教育信息化——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访谈[J];教师博览;2001年07期

9 孟林,黄东,张勇;教育变革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实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钟志贤;杨蕾;;21世纪的教育技术:走进教育信息化——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4 聂照民;王新程;;适应信息化要求,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兼谈济南电大的教育信息化实践[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峻京;;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外语教育应用平台建设[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江秀伟;;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育信息[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艳;;提高军队院校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信息化应被看做一个过程[N];中国教师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侯晓轩;数字化校园引发教育变革[N];计算机世界;2004年

3 本报记者 钟伟;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韩振江;教育信息化要做的事不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郑雅轩;教育信息化要把握“三个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刘勇;2004年教育信息化:四个词语,全年看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7 何 静;教育信息化:经营者直面的诱惑与考验[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8 ;教育信息化应用 走出形而上的误区[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9 汪蔚;教育信息化,,凭什么为你买单[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王颖;曙光:教育信息化更上一层楼[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钟金宏;教案的有效组织工具[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胡宗仁;变迁社会中的晚清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e

本文编号:465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65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b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