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育: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教育: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跨文化教育是最新的国际教育思潮之一,也成为教育研究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已开展了跨文化教育的实践,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跨文化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跨文化教育研究具有其不同的特点、视角,与全球教育、比较教育、国际教育、和平教育、公民教育等研究领域既有交叉,又有区别。跨文化教育至少有四种模式。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跨文化研究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跨文化教育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 "世界文化政策大会”(1982)发布了《墨西哥^ 城文化政策》。该文献指出:教育能帮助培养尊重他人、团结社会与实现国际一体化的意识,最适合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在国际组 将国家与世界的文化及价值传于后代。⑴织的大力推动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永才;韩雪军;;全球化、文化多样性与教育政策的国际新近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互动教育观评述[J];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薇;德国学校的跨文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谢丹;多民族地区初中生族际友谊状况与教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梅;;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与跨文化教育[J];职业时空;2010年04期
2 黄志成;魏晓明;;跨文化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11期
3 李华;文丽霞;;多元文化教育与跨文化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14期
4 萨仁格日勒;;关于国外跨文化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辛治洋;当前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王鉴;;论西方国家学校教育中的跨文化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年05期
7 包景泉,金志远;多元文化教育的批判与反思[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论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席蔚华;美国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叶小红;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和价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桄;赵海燕;陈会昌;;大学生控制点倾向的跨文化研究:中国与韩国的比较[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郭金兰;陈红;佟华;;汉族、哈尼族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跨文化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瑛;游旭群;翟群;;中学生内隐自我价值感发展特征的跨文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沃建中;吴莹莹;迪丽娜尔;綦群高;;大学生自主性动机发展特点与跨文化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韩永红;;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瑛;游旭群;翟群;;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跨文化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白亮;;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杨蕴萍;龚耀先;;5—6岁蒙古族和汉族儿童智力特点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海波;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马效义;以色列:四类学校体现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徐扬;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寻求多民族共存[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张媛芬;多元文化视角的澳门土生葡人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海路;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郑新蓉;清醒认识今天的教师角色与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室 陈卫和;“蒲公英行动” 持续进行的意义[N];美术报;2006年
8 余古;亚裔儿童“聪明”另有原因[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丁刚;发展中文教育 弘扬华夏文化[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丁刚;发展中文教育 弘扬中华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王立皓;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的跨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9 郑葳;教育心理学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姝;班克斯教育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力;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田景红;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昌江;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6 臧琰琰;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田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聂燕;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校长角色与学校文化建设[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易晓琳;中美少数族群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牟欣欣;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教育: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9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