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体辅导对高一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3:07
本文关键词:班级团体辅导对高一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效果研究
【摘要】:很多大学生对专业不满意,有些由于选错了方向导致学业甚至工作选择都出现问题。报志愿前,一些高中学校开设了短期辅导,但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生涯发展的需求。职业成熟度用来代表一个人生涯发展的程度与职业选择的准备程度,职业成熟度高的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的职业相关选择。在我国,高中生不仅面临高考这一选择,在高一结束时还要进行文理分科,不明智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可见,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高中生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比较低。在这种条件下,提高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是势在必行的,但是目前的相关干预研究很少。在本研究中,对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班级团体辅导,对其职业成熟度进行干预,旨在探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当下学生、可行的的有效的班级团体辅导方案。 本研究选取某高中高一两个平行班作为被试,随机确定实验班与对照班。首先,两班的前测得分差异不显著,认定两班为同质性。然后,对实验班进行为期7周的以“生涯发展”为主题的班级团体辅导,而对照班不实施任何措施。最后,在7次辅导后,两班学生同时进行后测,实验班学生再填写一份“团体辅导总结性评价问卷”作为对团体辅导的评价。 本研究结论如下: (1)团体辅导后,实验班学生职业选择能力上显著好于对照班,在职业自我知识、职业世界知识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表,说明本次辅导对于提升高一学生职业选择能力有一定效果。 (2)经过团体辅导,实验班学生职业选择态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具体表现在在职业选择的自信心、功利性、稳定性上,这说明本次辅导对于培养高一学生合理的职业选择态度有效果。 (3)实验班学生对本次辅导的主观评价较高,主要表现在对团体内容、活动形式和同学积极参与比较满意,他们认为自己在职业知识、自我了解上收获最多,通过辅导加快了他们自己的成长,建议开展更多的活动和提高同学们的开放性。 (4)本研究能够有效提升高一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可以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一学生 职业成熟度 班级团体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文献综述9-19
- 1.1 职业成熟度9-14
- 1.1.1 职业成熟度的概念9-10
- 1.1.2 职业成熟度的结构及测量10-13
- 1.1.3 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13-14
- 1.2 职业成熟度的理论基础14-16
- 1.2.1 Super的发展理论15-16
- 1.2.2 Ginzberg的阶段理论16
- 1.3 职业成熟度干预的相关研究16-19
- 1.3.1 职业成熟度干预的形式与效果16-17
- 1.3.2 干预实施技术17
- 1.3.3 对于干预效果的评价方法17-19
- 2 问题提出19-21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19
- 2.2 研究目的19
- 2.3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19-21
- 2.3.1 理论意义19
- 2.3.2 现实意义19-20
- 2.3.3 创新之处20-21
- 3 研究方法21-27
- 3.1 研究对象21
- 3.2 研究工具21-22
- 3.2.1 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21
- 3.2.2 团体咨询效果评估量表21-22
- 3.3 干预内容22-25
- 3.3.1 理论基础22-24
- 3.3.2 辅导方案24-25
- 3.4 研究设计与过程25-27
- 3.4.1 研究设计25
- 3.4.2 研究过程25-27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7-34
- 4.1 团体辅导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职业成熟度水平的比较27
- 4.2 实验组、对照组的组内前后测得分的比较27-28
- 4.2.1 实验组前后测得分比较27-28
- 4.2.2 对照组前后测得分比较28
- 4.3 实验组、对照组组间后测比较28-29
- 4.4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组间协方差比较29-30
- 4.5 干预组学生对于团体辅导的总结性评价30-34
- 4.5.1 总结性评价的量化结果30-31
- 4.5.2 总结性评价的质化结果31-34
- 5 讨论34-37
- 5.1 关于团体辅导效果的讨论34-35
- 5.1.1 本研究有效性得益于职业发展理论的综合运用34
- 5.1.2 本研究有效性得益于班级团体辅导形式的应用34
- 5.1.3 某些维度效果不显著的原因讨论34-35
- 5.2 关于本研究推广性的讨论35-36
- 5.3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36-37
- 5.3.1 研究的不足36
- 5.3.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36-37
- 6 结论及建议37-39
- 6.1 主要结论37
- 6.2 建议37-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爱芹;王明姬;林菡;施俊琦;;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情绪智力: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项伟;;基于CSSCI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01—2008)[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2期
3 姚裕群;生涯的演进过程分析——金兹伯格与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J];中国人才;2000年11期
4 刘慧;;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5 M.H.弗朗斯;张伟远;;职业教育——哲学和理论的阐述[J];教育与职业;1986年05期
6 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谢员;龙立荣;;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课程干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8 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0年05期
9 李亚真;叶一舵;潘贤权;;大学生生涯成熟状况及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10 张日f;徐洁;张雯;;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中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532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3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