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10:05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 焦虑情绪 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素质教育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存在数千万的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外出务工的父母亲分离,使他们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中经常性地缺少了来自父母的教育与关爱,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存在适应不良倾向。 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的来说,基本处于正常的状况,没有达到需要特别关注的程度。但是,少部份留守儿童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部份留守儿童在某些指标或因素方面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些指标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社交与人际关系不畅、抑郁与孤独、自我评价不高、身体症状与适应不良。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不容乐观。 导致大规模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外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不均衡与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存在残缺,前者产生留守儿童问题,后者导致素质教育不到位,此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大环境不能达到正常儿童的心理需求;而留守儿童的群居关系不协调、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出现偏差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内因,前者导致留守儿童产生情感缺失、价值观错乱等问题,后者使留守儿童个体产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等人格缺陷。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路由宏观到微观,由大环境到小环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多元支持体系。首先要强化政府的主导功能,完善区域经济结构,实行城乡一体化改革,强化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与引导: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寄宿制学校、鼓励社会志愿者帮扶、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关爱女孩行动中特别关注留守女童、建立城乡儿童结对活动、完善社区管理职能、贯彻教育公平理念等。其次,要构建素质教育的完整体系,坚持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目标,学校、家庭、社会要围绕素质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全方位地在各个环节体现教育的作用与优势,尤其是学校的素质教育,要改变教育观念、加强德育、加强专题心理健康辅导、加强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多关注成绩以外的因素。再次,促使留守儿童群居生活丰富化,父母、老师、临时监护人、同辈人要共同构建多元互动群居关系网络,全面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维系情感、亲情的纽带。最后,要提升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理论与技能,指导与帮扶留守儿童纠正不良的人格倾向。
【关键词】:留守儿童 焦虑情绪 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素质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0
- 绪论10-33
- 第一章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存在问题33-49
- 第一节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存在问题——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34-41
- 第二节 留守儿童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同留守群体的比较.41-49
-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41-43
-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年龄差异43-45
-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其他差异45-49
- 第二章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49-69
-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不平衡50-56
-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50-53
- 二、城乡二元体制的不均衡53-54
- 三、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均衡54-56
- 第二节 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存在残缺56-62
- 一、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不足56-59
-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59-61
- 三、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不足61-62
- 第三节 留守儿童群居关系的不协调62-66
- 一、与家庭成员的群居关系不协调62-64
- 二、与同学的群居关系不协调64-65
- 三、与老师的群居关系不协调65-66
- 第四节 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出现偏差66-69
- 一、过渡爱护与忽视并存的状态66-67
- 二、对于金钱的憎恨与崇拜的矛盾心理67
- 三、同龄人的不良示范与逆反心理共振67-68
- 四、先天性的个性缺陷在不良的后天环境下加剧68-69
- 第三章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69-93
- 第一节 强化政府的主导功能70-79
- 一、协调区域经济发展70-72
- 二、实行城乡一体化改革72-74
- 三、强化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与引导74-79
- 第二节 构建素质教育的完整体系79-86
- 一、学校的素质教育改革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79-83
- 二、家庭教育功能的补强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83-85
- 三、社会教育的渗透影响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85-86
- 第三节 促使留守儿童群居生活丰富化86-88
- 一、留守儿童的群居关系要实现丰富化87-88
- 二、父母、临时监护人、老师、同学要共同促使留守儿童群居关系丰富化88
- 第四节 提升留守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与技能88-93
- 一、更新教育孩子观念89
- 二、扩大自身知识水平89-90
- 三、提高教育方法技能90-91
- 四、言传身教成为榜样91
- 五、提高教育投入水平91-92
- 六、经常反省教育效果92-93
- 结论93-96
- 参考文献96-102
- 致谢102-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翠梅;;江西省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研究[J];才智;2009年31期
4 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陆春燕;张威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王谊;;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7 王浙鑫;;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对策——对湖南省株洲市江璜村的实证分析[J];东南学术;2009年06期
8 詹欢,张捍东;对“留守孩”引发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党史文苑;2005年16期
9 蒋名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团体辅导干预的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刘艳飞;;东南沿海留守儿童类型及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以福州连江为例[J];福州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543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4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