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00:09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情绪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高中生


【摘要】:高中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尚未发展成熟,对各种事件反应强烈,但又不能妥善处理,进而加重其心理负担,并出现一系列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从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中可知,抑郁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设计,从高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入手,考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高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作用。研究采用问卷法,选取650名高中生作为被试,收集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数据,证明了社会支持对高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调节作用,应对方式对高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论如下: 1.高中生在抑郁量表上的得分为17.22±8.23。44.71%(258人)无抑郁情绪;46.44%(268人)存在抑郁情绪;8.83%(51人)存在严重抑郁情绪。 2.在高中生抑郁情绪中,不存在性别、年级差异。 3.对高中生影响程度较大且发生频度较高的主要生活事件包括以下10项: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学习负担重、被人误会或错怪、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升学压力、生活习惯明显变化、不喜欢上学、当众丢面子、家庭施加学习压力、被盗或丢东西。 4.从高中生社会支持的得分看,主观支持的平均分客观支持的平均分对支持的利用度的平均分。 5.在高中生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的平均分幻想的平均分求助的平均分合理化的平均分退避的平均分自责的平均分。应对方式也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倾向于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高二年级相对于高一、高三年级,更倾向于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 6.高中生生活事件总分及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五个维度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对抑郁情绪存在显著预测作用。 7.高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均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对抑郁情绪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8.高中生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对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对抑郁情绪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 9.社会支持在高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中具有调节效应。 10.应对方式在高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中具有中介效应
【关键词】:抑郁情绪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高中生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研究背景10-11
  • 2 文献综述11-23
  • 2.1 抑郁的研究综述11-16
  • 2.1.1 抑郁的概念11-12
  • 2.1.2 抑郁的分类12
  • 2.1.3 抑郁的理论12-14
  • 2.1.4 有关抑郁的研究14-16
  • 2.2 生活事件研究综述16-18
  • 2.2.1 生活事件的概念16
  • 2.2.2 生活事件的分类16-17
  • 2.2.3 有关生活事件与抑郁的研究17-18
  • 2.3 社会支持研究综述18-20
  • 2.3.1 社会支持的概念18
  • 2.3.2 社会支持的分类18
  • 2.3.3 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18-19
  • 2.3.4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19-20
  • 2.4 应对方式研究综述20-21
  • 2.4.1 应对方式的概念20
  • 2.4.2 应对方式的分类20-21
  • 2.4.3 有关应对方式与抑郁的研究21
  • 2.5 已有研究的不足21-23
  • 3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23-28
  • 3.1 研究问题23-24
  • 3.1.1 本研究你解决的问题23
  • 3.1.2 研究假设23
  • 3.1.3 核心概念23-24
  • 3.2 研究设计24-28
  • 3.2.1 研究方法24
  • 3.2.2 研究工具24-25
  • 3.2.3 研究对象25
  • 3.2.4 研究程序25-27
  • 3.2.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27-28
  • 4 研究结果28-38
  • 4.1 高中生抑郁情绪、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描述性分析28-33
  • 4.1.1 高中生抑郁情绪的检出率28
  • 4.1.2 高中生生活事件测量分析的基本情况28-31
  • 4.1.3 高中生社会支持测量分析的基本情况31
  • 4.1.4 高中生应对方式测量分析的基本情况31-33
  • 4.2 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关系33-35
  • 4.2.1 高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关系33
  • 4.2.2 高中生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关系33
  • 4.2.3 高中生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关系33-34
  • 4.2.4 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相关34-35
  • 4.3 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抑郁情绪的影响35-38
  • 4.3.1 高中生生活事件对抑郁情绪的回归分析35
  • 4.3.2 高中生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回归分析35-36
  • 4.3.3 高中生应对方式对抑郁情绪的回归分析36
  • 4.3.4 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高中生抑郁情绪中的调节效应36-37
  • 4.3.5 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高中生抑郁情绪中的中介效应37-38
  • 5 讨论38-42
  • 5.1 高中生抑郁情绪的检出率38
  • 5.2 高中生抑郁情绪的性别、年级差异38-39
  • 5.3 影响高中生抑郁情绪的主要生活事件39-40
  • 5.4 高中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年级、差异40
  • 5.5 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关系40-42
  • 5.5.1 高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40
  • 5.5.2 高中生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的关系40
  • 5.5.3 高中生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关系40-41
  • 5.5.4 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中的调节效应41
  • 5.5.5 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中的中介效应41-42
  • 6 研究总结42-44
  • 6.1 研究结论42
  • 6.2 对教育的启示42-43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50
  • 附录50-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明贵;余益兵;邢彩霞;;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厌倦感与抑郁的关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岳文浩,张红静;心境抑郁、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3 阳德华;大学生抑郁和人格关系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4 宋彬彬;冯正直;;军校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抑郁及自动思维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9期

5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6 徐馨琦,方平,卫海燕;青少年抑郁研究理论及研究展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周岚;朱鑫亚;章艳;;大学生抑郁情绪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8 王春莉,廖凤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9 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抑郁症状发展的性别、年龄、年级差异[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6期

10 任华能,杨小青,张金沙,刘明英,龚海虹,刘帅保;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1期



本文编号:546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46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3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