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学前儿童性别取向服装投射测验的编制

发布时间:2017-07-27 04:22

  本文关键词:学前儿童性别取向服装投射测验的编制


  更多相关文章: 学前儿童 性别取向 服装 投射测验


【摘要】:学前期是儿童性别意识萌芽和发展的关键期,此刻的不当教育将会引发以后性别认同方面的种种问题。儿童自出生就宣布了自己的生理性别,此后女孩穿上了粉红色衣服,男孩穿上了蓝色衣服,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是儿童尔后采用适宜性别角色的开端。然而反观现实社会,很多家长及幼儿教育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有些家长更是任由自己的喜好给男孩儿着女装,女孩儿着男装,这一行为严重干扰了儿童自身的性别美感意识,并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其性别角色行为。从对生理性别的标定,到对刻板化印象的认知,再到社会性别角色的建构,服装自始至终都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测验在编制过程中将服装图片引入作为独立测验材料,以幼儿对服装的性别审美偏爱为出发点,采用投射方法来考察其性别取向问题,将服装美学同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可谓是一次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探索和创新。从现实角度而言,该测验的编制为国内测查学前儿童性别取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工具,而及时了解儿童性别取向,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干预,势必也会对家庭性别教育起到很好的启示和帮助作用。 已有测验或量表国外如儿童IT量表(Brown,1956)、画人测验(Billet,1968)、性别角色习得测验(EdelbrockSugawara,1978)、学前儿童活动调查表(Golombok SRust J,1978)、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m,1974)、儿童性别角色问卷(Boldizar,1991),国内如儿童性别角色问卷(薛垎凌,2008)等,虽都致力于测查学前儿童性别取向,但在材料选择上、方法使用上、结果评定上皆多多少少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而服装本身作为外在性别身份的一种彰显手段,其在很大程度上由外及里潜移默化着孩子的性别身份(Susan B. Kaiser,2000),幼儿自身在服装审美偏好上亦存在着很大的性别差异。鉴于此,本测验编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围绕学前儿童、性别取向、服装、投射测验这几个关键词进行了详细的概念界定以及文献梳理,旨在为测验的编制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以及更为明确的思路。 (2)严格按照测验编制流程,初步成功编制了由3组(每组均包含男性、女性、干扰三个维度)共计9张童装图片及一张记录表构成的可用于测查学前儿童性别取向的投射测验。 (3)对测验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本测验同质信度介于0.925-0.990,分半信度介于0.818-0.897,与此同时,逻辑分析表明该测验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而验证性因子分析则表明本测验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4)对测验鉴别力进行考察发现,不同性别取向的儿童在男性和女性两个维度图片上的得分均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然对干扰维度图片得分情况进行探讨发现,其仅在考察未分化个体上具有很好的鉴别效力(P0.05)。当干扰维度图片得分均高于男性和女性维度图片得分时,可以断定此被试很大程度上是未分化个体(此处不排除有个别的男性化、女性化和双性化现象存在),这一结果表明了干扰项目在检验结果方面所具有显著辅助作用,即必要时可用于未分化个体的初步筛查。 (5)根据整个测验的编制流程和实施情况,进一步编制了测验手册并抽取部分被试给予验证。该手册由绪论、测验简介、施测与评分、质量报告、附录(测验材料及投射记录表)五部分组成,以方便测验使用者使用该测验,并根据结果自行进行诊断分析,以达到诊断测验的目的。 (6)采用《学前儿童性别取向服装投射测验》对幼儿进行诊断的结果显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其性别取向大部分都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相一致(比例分别高达90.1%和83.5%),但存在个别的反性别、双性化和未分化现象。各性别取向在地区、年龄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学前儿童性别取向服装投射测验》不论从项目构成还是从实施操作上来讲,都充分考虑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可谓是直观的、便捷的又能激发儿童兴趣的;结果考察上,在沿用以往将男、女两维度项目得分作为划分性别取向标准的同时,建议将干扰维度项目得分纳入考虑范畴,作为初步筛查未分化个体时的依据,这也突破了传统的一锤定音的划分方式;编制了测验手册并对其进行了验证,详尽列出了可能出现的几种性别取向类型且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结果予以解释,这在印证了测验本身可行性的同时也给予了测验使用者更为直观了解该测验的方式。
【关键词】:学前儿童 性别取向 服装 投射测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14
  • 1.1 问题提出10-11
  • 1.2 测验编制目的意义11-12
  • 1.3 测验编制思路12-14
  • 2 文献综述14-30
  • 2.1 学前儿童性别取向研究概述14-19
  • 2.1.1 基本概念界定14-15
  • 2.1.2 性别取向发展现状15-16
  • 2.1.3 儿童性别取向国内外研究现状16-19
  • 2.2 投射测验及其研究现状19-22
  • 2.2.1 投射测验界定19-20
  • 2.2.2 投射测验分类及典型测验介绍20-21
  • 2.2.3 投射测验应用现状及对数据的处理21-22
  • 2.3 服装与儿童性别22-26
  • 2.3.1 服装及其发展历程22-23
  • 2.3.2 学前儿童服装审美偏爱特点23-24
  • 2.3.3 服装与儿童性别的关系24-26
  • 2.4 启示与思考26-30
  • 3 测验材料初步筛选与工具制作30-32
  • 3.1 材料的初步收集与整理30
  • 3.2 材料的初步评定与结果30-31
  • 3.3 测验工具的准备与制作31-32
  • 4 初测与结果分析32-38
  • 4.1 初测目的32
  • 4.2 初测被试32
  • 4.3 具体施测32
  • 4.4 结果统计与分析32-38
  • 5 正式施测38-46
  • 5.1 施测与信效度检验38-41
  • 5.2 测验结果的解释41
  • 5.3 测验鉴别力的考察41-46
  • 6 测验手册编制与试用46-52
  • 6.1 测验手册的构成46
  • 6.2 测验手册的试用46-52
  • 7 测验有关问题讨论52-58
  • 7.1 测验结果整体讨论52-54
  • 7.2 测验编制问题讨论54-58
  • 8 总结论58-60
  • 9 创新与不足60-62
  • 9.1 创新60
  • 9.2 不足60-62
  • 参考文献62-64
  • 附录64-78
  • 附录1:原始24张图片64-66
  • 附录2:初测18张图片66-68
  • 附录3:《学前儿童性别取向服装投射测验》手册68-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晓宁;社会性别概念与女权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社会性别概念的产生[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张晓辉;童辉杰;;性别认同障碍的诊断——来自DSM-4、CCMD-3、ICD-10的观点[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年05期

3 李英玉;;3~5岁幼儿审美能力发展及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2007年06期

4 刘少英,葛列众,朱瑶;4~6岁幼儿颜色偏好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5 张付庆;钱文;;3~6岁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与性别角色偏好的实验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傅锐;付建敏;;同伴配对对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影响——对双性化教育途径的一种探讨[J];幼儿教育;2009年Z3期

7 郑正文;;图片投射:帮助挖掘消费者想法[J];市场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战欣;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判断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莹;基于益智的婴幼儿服装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3 张晗;幼儿性别概念及性别偏好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薛yN凌;上海地区青少年及儿童性别角色的测量及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顾文娟;幼儿服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9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79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