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为学”之道及当代价值启示
本文关键词:荀子“为学”之道及当代价值启示
【摘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不缺乏教育思想,它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为学”思想是其构建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重在对个体价值体系的培养,他认为德性的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对圣人的追求是儒者不懈努力地内在动力。荀子首先坦然承认人性是恶的,欲望无穷无尽,而社会能提供的物质却是有限的,这就构成了一组矛盾,想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通过“为学”来加强个体的道德修养。用《诗》、《书》、《礼》、《乐》、《春秋》,“礼”、“乐”以及荀子的荣辱思想是“为学”内容;再配上积善成德,反身自省,隆师亲友,注重环境和学思行相结合的“为学”方法;达到培养高尚人格及促进社会和谐的“为学”目标。荀子就是想塑造出能为民众做出榜样,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君子、圣人。荀子的这种思想对当代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的提高有很大的价值启示。当前对“人才”的定义应该充分考虑到道德品性,不单单是对知识的重视,然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向所有人提出同一个目标荀子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的人才培养顺序是:士—君子—圣人。所以,我们要借鉴荀子的观点,再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及个人资质等因素,来制定出有层次的道德教育目标。采用德法并重的道德教育方式,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荀子在叙述“为学”的方法时特别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所以要创造出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对人的言行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社会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道德缺失的现象频频可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
【关键词】:荀子 “为学”理念 人性恶 价值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1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8-9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9-10
- 1.3.1 文献研究法9-10
- 1.3.2 系统研究法10
- 1.3.3 跨学科研究法10
-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10-11
- 2 荀子“为学”之道产生的渊源11-14
- 2.1 何为“为学”之道11
- 2.2 荀子“为学”之道的社会背景11-12
- 2.2.1 经济背景11
- 2.2.2 政治背景11-12
- 2.2.3 文化背景12
- 2.3 荀子“为学”之道的思想渊源12-14
- 3 荀子“为学”之道的理论基石14-17
- 3.1 天人相分,各尽其职14
- 3.2 人之性恶,以学向善14-16
- 3.3 心有征知,统摄感官16-17
- 4 荀子“为学”之道的理念17-37
- 4.1 “为学”的内容17-24
- 4.1.1 儒家经典17-18
- 4.1.2 以礼教人,以乐化人18-22
- 4.1.3 知荣辱22-24
- 4.2 “为学”的方法24-31
- 4.2.1 积善成德,反身自省24-27
- 4.2.2 隆师亲友27-29
- 4.2.3 环境塑造29-30
- 4.2.4 学思行相统一30-31
- 4.3 “为学”的目标31-37
- 4.3.1 对高尚人格的塑造31-35
- 4.3.2 促进社会的和谐35-37
- 5 荀子“为学”之道的当代价值37-45
- 5.1 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启示37-40
- 5.1.1 对“人才”的重新定义37
- 5.1.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7-38
- 5.1.3 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38-40
- 5.2 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途径的启示40-45
- 5.2.1 德法并重40-41
- 5.2.2 注重环境的塑造41-43
- 5.2.3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3-45
- 6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8-49
- 致谢49-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森和;;试谈《为学》的删节[J];语文学习;1986年10期
2 汪长柱 ,蒋春忠;周作翰:为人为学但求真[J];老年人;2004年05期
3 陈桥驿;我的为学经历[J];浙江学刊;2000年01期
4 李佳会;《为学》中的一句译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年01期
5 ;《为学》导读[J];现代语文;2003年12期
6 杨荣;年逾古稀仍求索——记马啸原先生的勤奋为学之路[J];云南教育;2002年24期
7 王艳云;0岁~1岁 为学说话做准备[J];家庭教育;2005年06期
8 杨秀;陈琳;袁梦倩;;真诚为学,超越自我——访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者圣凯[J];中国研究生;2008年10期
9 杨万荣;杨葵花;;她为学困生办起了义务辅导班[J];下一代;2008年Z1期
10 涂家富;涂志梅;;瓶、钵胜于舟——感悟《为学》主观客观因素[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立光;;通识科应慎选教材,打下为学做人的基础[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2 刘培育;;周礼全先生的为学与为人[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下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山东省曲阜市鲁城街道书院街小学 房立祯;校长的“为学”与“为道”[N];学知报;2011年
2 南开大学支学院副院长、教授 侯欣一;半生为学半生做官[N];深圳特区报;2013年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张瑞涛;明儒刘宗周的为学之道[N];光明日报;2012年
4 陈霞;“为学”与“为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衍诗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苏静;从政为学两精彩[N];光明日报;2004年
6 侯才;道德愿为本 知识极诚明[N];学习时报;2004年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刘仲林;为“述而不作”正名[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艳;荀子“为学”之道及当代价值启示[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6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1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