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有礼教育思想中的身体与内心
本文关键词:森有礼教育思想中的身体与内心
【摘要】:日本国家的近代化,构建以西洋为模型的宪法议会制度乃其表象,国家内部实体即"国民"的性格实现从"封建"到"近代"的蜕变则为其真正内涵。教育则是从国家层面实现"国民新生"的唯一手段和途径,而"国民道德"的塑造又是其中最为关键及有效的方法与捷径。初代文相森有礼认为人心的自律性值得怀疑,因此对儒学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及修身教科书的方法均不加信任。他所期待的道德教育是通过"正义"行为的"习惯化"来实现,具体采取兵式体操等身体教育方式使国民养成"三种气质",进而形成统一的国民道德。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森有礼 修身科 身体教育 日本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前言:森有礼的道德教育观日本国家的近代化,从制度上看1889年明治宪法(帝国宪法)的颁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次年,依照宪法成立的议会体制,标志着日本在制度上确立了以西洋为模型的近代国家。当时众多的启蒙思想家则十分清楚,宪法议会制度本身的构建固然重要,但其意义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平;;身体教育论:森有礼国民教育的思想回路[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2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建民;森有礼的“Education in Japan”在中国的翻译及其影响[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杨克瑞;;森有礼的国家主义学术自由观及其“坠落”[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6期
3 肖朗;《文学兴国策》与近代中、日、美 文化教育交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洪波;;日本近代的国家主义教育理念——以“近代学校之父”森有礼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从满,满晶;战后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学校道德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2 王月胜,胡艳红;试析“二战”前后期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变化[J];外国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3 石中英;给定身份还是培育尊严?[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5期
4 陈尚钦;从认知到行动——读袁振国《当代教育学》道德之篇章有感[J];江西教育;2005年18期
5 徐孝先;;道德教育的审美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6 白荣欣,刘保宏;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关系探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2期
7 仇龙河;道德教育要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精神[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8 李太平;可持续发展与道德教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杨玉宝;论传统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崔景贵;分化·冲突·整合——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J];教育导刊;200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于洪波;;日本近代的国家主义教育理念——以“近代学校之父”森有礼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余志祥;;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吴元训;;德谟克利特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道德教育需要精耕细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解艳华;朱小蔓:至情至性投入情感道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唐棠;利用网络开展道德教育[N];广西日报;2004年
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杨眉;论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记者 毛新;教育青少年学会做人[N];黄石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桂青;道德教育“变脸”[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张宏玉邋记者 初霞;以传统文化塑造师生品德[N];哈尔滨日报;2007年
10 ;开展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N];人民公安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昌汉;衰落与复苏: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尚靖君;学校道德教育生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姿芳;“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D];武汉大学;2012年
5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崔欣
本文编号:628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2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