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1904-1928年山东新式学堂与私塾并存现象及原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7:07

  本文关键词:1904-1928年山东新式学堂与私塾并存现象及原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东 新式学堂 私塾 并存


【摘要】:山东地区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代山东的教育则呈现出一种新旧教育并存的格局。本文将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1904~1928年间山东地区出现的新式教育与传统私塾并存的现象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4部分: 第一部分:清末旧式教育面临的形势。清朝末年由于严峻的政治环境的影响,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教育开始没落,新式教育出现萌芽。作为传统教育主要形式的私塾也呈现衰落之势。但是单就山东来看,私塾教育的势力依然比较大。 第二部分:新式教育的逐步推进及学堂的发展状况。主要涉及的是1904-1928年,即清政府统治末期和民初的北京政府统治时期两个阶段。这一部分主要围绕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为改良或取缔私塾,政府采取的措施、颁布的政令有哪些;二是山东地区是如何贯彻这些政策的以及具体是如何实施的。这些政策及措施在山东地区实施后,具体的效果是怎样的。 第三部分:山东私塾教育的继存及原因分析。根据资料统计发现,清末民初私塾在山东地区在数量上仍然占有优势,除有极个别县的私塾已经被取缔,私塾教育依然是主要的教育形式。作为传统教育形式的私塾本身存在一定的韧性,尽管私塾教育存在不少弊端,但是似乎在新式学堂推广之初还是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本章试图通过山东地区私塾教育的传统合理性、民众意识上的普遍倾向性和社会环境对山东私塾教育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私塾依然能在山东地区占据优势地位的原因。 第四部分:山东地区新学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新式学堂虽然获得政策支持,但是在清末民初的山东地区推行过程中并没有取得特别理想的效果。本章从山东地区新式学堂经费的匮乏、设置的简陋、学堂师资力量的薄弱及教学内容的陈腐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新式学堂推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关键词】:山东 新式学堂 私塾 并存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7;K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6
  • 一、选题意义10-11
  • 二、学术史回顾11-14
  •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14-16
  • 第1章 清末旧式教育面临的形势16-26
  • 1.1 传统教育的衰落16-22
  • 1.1.1 晚清官学的没落16-18
  • 1.1.2 传统私塾的教育状况18-22
  • 1.2 山东地区的私塾概况22-26
  • 1.2.1 私塾分布的广泛性22-24
  • 1.2.2 山东塾师行业的盛行24-26
  • 第2章 新式教育的逐步推进及学堂发展状况26-42
  • 2.1 清末新式教育的启动26-36
  • 2.1.1 清末教育政策的调整26-29
  • 2.1.2 清末的山东教育改革29-36
  • 2.2 北京政府时期新式教育的发展36-42
  • 2.2.1 北京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36-37
  • 2.2.2 山东地区对北京政府教育政策的贯彻37-38
  • 2.2.3 北京政府时期山东新式学堂的发展状况38-42
  • 第3章 山东私塾教育的继存及原因分析42-53
  • 3.1 山东私塾与新学堂数量上的对比42-46
  • 3.2 山东私塾优势地位的原因分析46-53
  • 3.2.1 山东地区私塾教育的传统合理性47-49
  • 3.2.2 山东民众意识上的普遍倾向性49-51
  • 3.2.3 社会环境对山东地区私塾教育的影响51-53
  • 第4章 山东地区新学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3-67
  • 4.1 学校经费的匮乏53-57
  • 4.2 学校设置的简陋57-59
  • 4.3 学堂师资力量的薄弱59-62
  • 4.4 教学内容的陈腐62-67
  • 结语67-70
  • 参考文献70-75
  • 后记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贤君;中华民国时期私塾的现代化改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3期

2 熊贤君;如何正确评价私塾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3 王笛;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J];近代史研究;1987年03期

4 罗玉明,汤水清;三十年代南京政府对私塾的改造述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5 熊贤君;私塾教学方法的现代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09期

6 柳琴,左松涛;略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私塾改良[J];历史档案;2002年02期

7 罗小琼;浅议晚清教育[J];清史研究;1995年04期

8 沈洁;废科举后清末乡村学务中的权势转移[J];史学月刊;2004年09期

9 杨齐福;;科举制度废除后私塾与塾师命运散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田正平,杨云兰;中国近代的私塾改良[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国静;清末民初私塾改良述论[D];四川大学;2002年

2 李取勉;清代山东学校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翠红;近代山东私塾改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28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28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f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