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你好”——论教育规训的隐秘机制
本文关键词:“这是为你好”——论教育规训的隐秘机制
【摘要】:教育意味着规训,教师必须就尽可能多的事情做出价值判断,但大部分价值判断既武断又片面,而这些价值判断之所以仍然生效则有赖于"这是为你好"机制。"这是为你好"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回报收益机制,其巧妙之处在于迎合了学生本能的自我中心主义,其残酷性在于无法立刻证实,也无法立刻证伪。价值教育在此相当于一种隐秘的刑罚,它征用了青春,使思想瘫痪,让独立自由的人格无法建立起来。悖论在于,压制明显错误的东西有可能同时压制它里面正确的东西;自由若没有被滥用的权利,就不配称作自由。因此,价值教育有必要采用另一种让我们耳目一新的伟大的言说方式。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这是为你好” 悖论 被征用的青春 自由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盗马是不对的”托尔斯泰怀着绝望的真挚,劝人忘记自身,把全部生命奉献给苦难的人类。契诃夫为此困惑了很久,最终认为,让一个作家像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去服务是困难的。因此,契诃夫决定将自己限定于目击者的角色:“在写盗马贼时,没有必要也写上:盗马是不对的。”[1]一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多多;;身体缺席——司汤达对阳痿者爱情的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董雁;顾正阳;;中国古诗词曲中山文化意象的翻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邓亚雄;;两个浮士德的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李晶晶;顾正阳;;论中国古诗词中水文化意象的翻译[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何雪莲;;死人之手:论以名著达致修养[J];教育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淑娴;论安德烈·纪德的“纳喀索斯主义”美学观[D];暨南大学;2007年
2 赵艳丽;论纪德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李佳玲;纪德作品中的《圣经》原型[D];湘潭大学;2008年
4 柏帆;论纪德的存在主义文艺观及其创作实践[D];暨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梅;;透视课堂——对一些课堂规范的审视[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王晓辉;;危机与转机——多元文化视野中的价值教育新论[J];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05期
3 董礼芬,李学锋;全球化与现代价值教育的全球性思考[J];理论月刊;2002年09期
4 洪强强;悖论语境下的若干教育思考[J];教育评论;2003年05期
5 杨辛;德育:价值教育还是价值观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6 石中英;;价值教育的时代使命[J];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01期
7 ;英国的价值教育管窥[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16期
8 魏宏聚;金保华;;价值教育——一个命题的诠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0期
9 ;教育的七条箴言[J];广西教育;2009年07期
10 孙万猛;;利益化学校与学校德育之悖论[J];学苑教育;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傅林;;权力的制衡与积极的自由——美国1965年“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制定及实施过程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齐梅;;考试与教育评价理论的沿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郑金香;安蓉;张丽芳;张瑞;;青少年生活价值体系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桂平;陈会昌;;初中生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包蕾萍;;独生子女现象的百年回顾与思考——一种集体心理的文化解读[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於遒;;良知伦理视野下的叶圣陶教育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童宏保;;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经济分析”和“经济学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中国大陆学校德育改革的历史性转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新欢;创新教育的两个悖论[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 刘光明;校长首先应当做“领导”[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政涛;育人:教育还是规训[N];中国财经报;2003年
4 张建平;为了教化的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沈阳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 马焕灵邋上海商学院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 樊丹丹;教育管理效率化的四个悖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熊联超;教育评估要防“虚”求“实”[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张以瑾;阅读让教育“闹中趋静”[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罗崇敏 云南省教育厅;发展现代教育 推进教育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齐林泉;成长2009:开启没有终点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黄云刚;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琳;英国学校价值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其华;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春光;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亚林;价值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全华;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阳春;论教育理论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长健;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敏;师生日常交往实践的批判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榆;丰子恺“童心说”的教育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伟杰;权力的眼睛[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向华;克里夫·贝克价值教育理论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韦理;从山村到城市[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魏峰;农村教育民主与公民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康拾才;制度化社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宁雯;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价值结构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9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3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