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个体性存在: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7-08-10 11:31

  本文关键词:个体性存在: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个体性存在 教学场域 价值实现


【摘要】:教师是培养人才、进行教育研究与促进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现阶段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在专业知识上的提高,,在教学技能上的增强,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人存在的空间及合理性。人的个体性存在是人生追求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是人生命的至高境界,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生之既得的权利,是个体得以充分发展的前提。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缺乏对教师个体性存在的人性关怀,很少从个体完整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综合角度来解释教师个体性存在的。教师“个体”问题本身则是一个哲学性质的命题。本研究通过对教师个体性存在的界定,分析了教师个体性存在的应然状态和实现方式,揭示了教师个体性存在对于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对教育理论研究的意义。重点探讨了教师个体性存在缺失的表现和相应的原因分析,简要提出了教师个体性存在的建构,旨在唤醒对教师个体性存在的关注和自觉维护。 论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教师个体性存在诠释。这部分简要从完整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三个角度对教师个体性存在的界定。在此基础上简述教师个体性存在的应然状态和实现方式。 第二部分:教师个体性存在缺失的现状。这部分表现在教师的个体性存在意识的放弃,教师个体性存在行为的机械化,教师个体性话语权的束缚 第三部分:对于教师个体性存在缺失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分别从自我实现感,模式化生活和话语权遮蔽角度阐述。 第四部分,教师个体性存在的建构。尝试从唤醒教师个体性存在的意识、提供教师个体性存在的因素和寻求教师个体性存在的策略等方面出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个体性存在 教学场域 价值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导言10-17
  • (一) 选题意义10
  • (二) 文献综述10-15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15-16
  • (四) 研究目的16-17
  • 一、 诠释个体性存在17-25
  • (一) 教师个体性存在的理解17-20
  • 1. 完整性17-18
  • 2. 创造性18-19
  • 3. 自主性19-20
  • (二) 教师个体性存在的应然状态20-22
  • 1. 以人的完整性角度满足教师的需要20-21
  • 2. 教师课程角色的转换21
  • 3. 积极发展教师个体的自主性21-22
  • (三) 教师个体性存在的实现方式22-25
  • 1. 教师自我提高的内涵及特点22-23
  • 2. 自我提高的影响因素23-24
  • 3. 教师自我提高的自我机制24-25
  • 二、 教师个体性存在缺失的现状25-31
  • (一) 教师个体存在意识的抛弃25-26
  • 1. 缺少个性化教学25
  • 2. 忠于执行课程文本25-26
  • 3. 教学反思能力弱化26
  • (二) 教师个体存在行为的机械化26-28
  • 1. 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危人群26-27
  • 2. 教学过程复制化27
  • 3. 制度化规约27-28
  • (三) 教师个体话语权的束缚28-31
  • 1. 教学话语权的僵化28-29
  • 2. 课程话语权的旁落29-30
  • 3. 教师个体性话语的遗失30-31
  • 三、 教师个体性存在缺失的原因分析31-39
  • (一) 自我价值实现感的缺失31-33
  • 1. 教师消极心态的养成31
  • 2. 教师自主意识淡泊31-32
  • 3. 对自我反思的忽视32-33
  • (二) 自我价值实现陷入模式化生活33-35
  • 1. 工作模式化33-34
  • 2. 教学程式化34
  • 3. 制度的泛化34-35
  • (三) 自我价值实现淹没在群体性价值中35-39
  • 1. 教学话语强势35-36
  • 2. 过分严密课程政策管制36-37
  • 3. 个体话语空间的压缩37-39
  • 四、 教师个体性存在的构建39-46
  • (一) 唤醒教师个体存在意识39-41
  • 1. 体验和反思职业的幸福39-40
  • 2. 健全和塑造自我人格40
  • 3. 激发教师自主意识40-41
  • (二) 提供教师个体性存在的保障41-43
  • 1. 教师个体性存在的原动力41-42
  • 2. 教师个体性存在的社会认同42-43
  • 3. 学校管理制度的保障43
  • (三) 寻求教师个体性存在的策略43-46
  • 1. 增强教师个体的意识和能力43-44
  • 2. 实现教师个体性蕴意重组44-45
  • 3. 促成教师个体“对话”与“喧哗”45-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庞学光;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与学校教育的革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4期

3 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4 马福龙;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J];青海教育;2003年04期

5 何永成;;机构话语视阈中的教师自主发展[J];学术界;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明全;论教师参与课程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50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50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1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