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浅议《论语》中“耻”的教育内容

发布时间:2017-08-14 08:25

  本文关键词:浅议《论语》中“耻”的教育内容


  更多相关文章: 《论语》 孔子


【摘要】:工业化和标准化的迅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使得当今高等教育出现的重科技轻人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忽视了对教育对象本身精神需求的关注,所以出现了许多道德底线不断被刷新的现象。而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孔子"耻"的道德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耻"又是一种底线道德,也许是解决诸多高校德育中问题的一剂良药。本文从"耻"的教育与个人修养的角度出发,以孔子生活的社会背景为起点,引出《论语》中"耻"的教育思想产生的逻辑起点,继而提炼出《论语》"耻"的教育的内容。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论语》 孔子
【分类号】:B222.1;G40-092
【正文快照】: 一、《论语》“耻”之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一)、整个社会“失范”的时代1.经济基础的变革。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这一时期经济上因为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和天文历法的进步,生产力得以迅速提高,大量私田流入新兴地主阶级手中,形成“私门富于公室”的局面,以“私田制”为基础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春花;;论孔子耻感的道德品性[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胡白如;余文学;;水库移民补偿中政府的权力策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9期

3 江红;;汉德视角下的中西文化概念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4 董根明;;人文教育中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李方明;;清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达三;唯天为大:孔子天命观论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毕艳红;刘平;;中日文化差异的社会根源探究——以儒家“忠孝观”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付文涛;;解析视觉识别系统中的设计文化符码三层论[J];包装工程;2008年06期

9 王建民;;从“农民”到“农民工”的自我观念变迁[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10 程彦武;;浅析梁漱溟的中国文化现代化模式[J];长白学刊;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6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褚艳红;变动中的女性研究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风英;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演变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杨勐;硕士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方静;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5 朱静萍;论老舍和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二元对立思维[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杜瑞芹;中国传统乡土伦理与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迎军;论法治理念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刘海丰;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代借鉴[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洪松;儒法思想对公务员救济制度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爽;关于当代农民归信基督教动因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燕婷;;从《论语》看孔子[J];文学教育(上);2011年06期

2 王善禄;;孔子志在建立和谐社会说[J];管子学刊;2007年04期

3 杜俊;;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与“仁”的学说[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4 徐文;;《论语》中孔子思想的矛盾小辑[J];文教资料;2008年11期

5 吴龙辉;;《论语》是儒家集团的共同纲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庆龄;;谈谈孔子所倡导的“礼”——读《论语》笔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翁源昌;试析《论语》思想的丰富性[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张晓旭;;《论语》心得——小议孔子的哲学思想[J];知识经济;2010年04期

9 吕勤刚;黄鹏;;论孔子思想中的出处矛盾[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李振纲;;论孔学的核心理念:仁[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朝明;;经典新读与孔子思想再认识[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2 陈琦萍;;人人皆可为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孔庆福;;时代需要的孔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4 叶任南;;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道统[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李锐;;孔子政治伦理思想探微[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白子超;;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沈浩然;;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孔子思想在建水[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熊少武;;热爱孔学 说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爱民;;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敬业精神[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李一中;;曲阜孔庙孔子圣像文化内涵[A];第二届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会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石国兴;《论语》中的心理和谐思想探析[N];光明日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 张翼星;中国人首先要读的两本书:《论语》和《老子》[N];光明日报;2008年

3 蒙培元;怎样解读《论语》?[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婷;孔子:乘桴浮于海[N];浙江日报;2011年

5 ;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N];成都日报;2009年

6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汤勤福;不必把孔子“尊奉”为神[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王杰;孔子思想的价值核心:“仁”说[N];学习时报;2000年

8 王博;传统哲学与中国式心灵[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张世英;发掘老子哲学中的科学基因[N];人民日报;2005年

10 甘祥满;自觉的弘扬 系统的探索[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威;英译《论语》的哲学诠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朱俊艺;孔子天命鬼神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健胜;《论语》与现代中国[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汉苗;儒家恕道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万维;先秦政治与伦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朱华忠;清代《论语》简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万光军;孟子仁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孟凯;正名与正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书惠;先秦儒家神道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论语》中天德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刘翔;直性与直行[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德生;试论孔子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4 白梦安;论《论语》中孔子的非理论性思想[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黄峰;论孔子“道”的思想及其终极关怀意义[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林宇;《论语》道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治丹丹;孔子荀子等级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一成;《论语》的和谐思想研究及其当代价值[D];扬州大学;2010年

9 李r,

本文编号:671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71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c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