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心理动机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心理动机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心理动机。方法通过调查200名大学生的方式,编制出《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调查问卷》。对50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通过因素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动机由4个因素构成:幸福生活与和谐;认知与理念;资源忧患;节约环保(方差贡献率36.12%,12.52%,7.65%,6.84%);②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认知与理念"、"节约环保"因素上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38,0.83;P0.05);在"幸福生活与和谐"、"资源忧患"因素上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t=-2.85,P0.01;t=-2.13,P0.05);③不同区域的大学生"节约环保"因素上评分差异显著(F=0.033,P0.05);在"幸福生活与和谐"、"认知与理念"、"资源忧患"因素上评分差异不显著(F=0.750,0.282,0.328;P0.05)。结论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心理动机是积极的,强度较强。幸福生活追求是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在动机。大学生的心理动机受性别、专业、区域因素影响。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 “两型社会” 幸福生活 大学生 心理动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两型社会”的城市规模研究(71073135)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从2005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概念的首次提出,到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再到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两型社会”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长健;陈志科;王君建;;人的发展的理性思考——基于“两型社会”背景[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2 张绍泰;;两型社会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J];长江论坛;2008年06期
3 丁军强;张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文献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2期
4 胡辉杰;;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传统文化渊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黎利云;;建设两型社会的哲学思考[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琳;;结构主义视野关照下《鼻》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2 胡慧;;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4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杨若文;朱希良;;新闻情感信息传播主体的情感水平——新闻情感信息传播探讨之五[J];今传媒;2008年01期
6 蔡丹阳;;京郊农民对建设新农村态度的调研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刘海珍;丁凤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和谐校园的构建[J];才智;2008年22期
8 孙颖;杨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归因与对策[J];才智;2011年10期
9 段晓娅;;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才智;2012年02期
10 葛鲁嘉;;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生活的质量与提升[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贵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课堂管理浅论[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赵丹;;两型社会建设的观念文化环境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严敏沁;吴慧;焦文燕;;普通话水平测试强化培训班学员的心理研究及其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盛洁;任福勇;袁圣明;;城市公共空间之趣味化设计[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X;张昌娟;;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求“趣”[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燕平;杨志红;;性权视角下的性心理咨询:方法与取向[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7 刘素花;;护理学硕士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12年河南省护理科研暨临床护理PBL实践教学骨干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8 孙雪松;;实施感恩教育 培育人文素养[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6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7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雁;论数学教学积极心理场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3 姚莲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心态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蒋苏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与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王青华;社会幸福感心理结构的跨群体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赵姗;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陈燕飞;员工希望、幸福感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谢振旺;大学生感恩特质的量表及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小新;青年快乐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顺艺;大学生生命意义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学英;;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哲学思考——兼论环境保护中的博弈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陈吉宁;温宗国;;大力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J];党建;2006年08期
3 廖其成;;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08年04期
4 杨咏中;;落实节能减排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J];发展;2008年05期
5 侯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7期
6 习近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7 杨中柱;;首届两型社会建设论坛观点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9年03期
8 魏复盛;;转变观念,加强我国环境监测队伍建设[J];环境经济;2006年08期
9 严俊杰;黄正泉;;“两型社会”的文化生态学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吴忠民;论代际公正[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旌;[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梅;;幸福——教育的本真追求[J];教育;2010年35期
2 李玉芳;;幸福与教育简论[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2期
3 汤宇梅;郑玉;;教育的终极目的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4 祝成;;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J];宁夏教育;2010年04期
5 宁杰;;在忙碌中幸福工作[J];人民教育;2011年10期
6 刘菊芳;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开展健康教育刻不容缓[J];四川体育科学;1995年01期
7 孙东方;张锦高;;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另一种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8 曹鸣岐;大学生网络情结的心理学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张小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2年03期
10 陈林;;信息网络“网”住了什么——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解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晶晶;教育的理想是建设人间天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3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记者 赵大勇邋赵小羽;不善交友致大学生心理疾患,父母有责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通讯员 安立新邋记者 荣肖磊;我省2007年度“助学工程”受助生确定[N];河北日报;2007年
6 何桥;铜山县大学生村官服务远教培训[N];江苏科技报;2008年
7 代乐;2006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启动[N];贵州日报;2006年
8 郭伟;人际关系问题成大学生头等“心病”[N];河北日报;2007年
9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刘晓峰;国家省十七家新闻媒体聚焦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N];辽源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渭玲;媒体暴力信息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8 肖秋萍;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彦如;山西省大学生SCL-90的常模建立[D];山西大学;2003年
10 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88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8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