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育舆情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22 09:02

  本文关键词:教育舆情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舆情 教育舆情 教育事件 监控 引导


【摘要】:近年来,舆情已成为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但目前针对教育舆情的研究还较少涉及。教育舆情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空间内,围绕中介性教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教育主体及其参与者对教育事件所持有态度的动态过程。教育舆情从其产生发展而言,包含着主体、媒介、过程以及结果,并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舆情在其多方向的传播、反馈、回流中所产生的问题对其引导和规范提出了现实要求。具体来讲,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展开: 第一、教育舆情的内涵。本部分从舆情在情报学、新闻学的作用出发,结合舆情的自身特点,通过教育舆情的整个发生、发展机制来定义教育舆情,从而突出教育舆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动态性特点。并深度挖掘教育舆情在教育事件、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作用,总结教育舆情自身的规律,从群体性、地域性、时间性、空间性的角度出发,提炼教育舆情的特点。 第二、教育舆情的构成。通过教育舆情的整个发生、发展、变化、结束的过程来归纳教育舆情的构成主体。由于教育舆情的参与者覆盖面之广,为了避免归纳的不尽详实,主要采取从事件发生过程的各个节点进行切分的方法,从而提取各个部分的主题构成。从教育舆情过程中主体的出现,时间的发生,载体的传播,舆情反馈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后的舆情结果为脉络,深刻勾画出一个动态的教育舆情结构。 第三、教育舆情的形成与运行。这一部分主要从内外因和动态的角度出发,分解教育舆情构成里的最重要部分——教育舆情的发生过程。从形成机制的内外因出发,总结出教育舆情形成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并从教育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或者发生、发展、衰退、再发展、结束的变化过程中,提炼教育舆情的运行规律,把握教育舆情的动态变化。 第四、教育舆情存在的问题。从把教育舆情的发生、发展与教育事件、教育政策、教育舆情的控制群体出发,结合教育的本质、教育舆情自身的特点与控制的实际情况来阐明教育舆情在实践中的存在的问题、现实要求、以及需要突破的瓶颈。 第五、教育舆情的引导策略。教育舆情控制在疏不在堵,因此对于教育舆情的控制也应该趋向于引导而不是压制。本部分从建立健全教育信息的全方位发布机制,构建教育舆情的快速评估帅选机制,重点建设教育舆情的快速干预机制等三个方面来总结通常意义下教育舆情的疏导所需的引导策略。但是由于信息的不稳定性,危机公关意识的欠缺,很容易导致次生舆情的发生,扩大舆情的负面影响,对整个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极为不利。因此在强调引导策略的同时,加入了危机公关所需的次生舆情监控。 第六、教育舆情的案例分析。为了使研究更加的鲜活、生动,文章在最后一部分通过选取现实中的教育舆情事件,结合教育舆情规律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实现研究为实践服务的初衷。
【关键词】:舆情 教育舆情 教育事件 监控 引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0
【目录】:
  • 中文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第一章 引言14-18
  • 1.1 问题的提出14
  • 1.2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14-16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6-17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7-18
  • 第二章 教育舆情的内涵18-25
  • 2.1 舆情的含义18
  • 2.2 教育舆情的含义及其特点18-25
  • 2.2.1 教育舆情的定义18-20
  • 2.2.2 教育舆情的特点20-25
  • 第三章 教育舆情的构成25-30
  • 3.1 教育舆情的主体25-26
  • 3.2 教育舆情的媒介26-27
  • 3.2.1 中介性教育事件26-27
  • 3.2.2 教育舆情空间27
  • 3.3 教育舆情发生过程27-28
  • 3.4 教育舆情的结果28-30
  • 第四章 教育舆情的形成机制与运行规律30-33
  • 4.1 教育舆情的形成机制30-31
  • 4.1.1 教育舆情的内部机制30
  • 4.1.2 教育舆情的外部机制30-31
  • 4.2 教育舆情的运行规律31-33
  • 4.2.1 教育舆情的涨落规律31
  • 4.2.2 教育舆情的序变规律31-32
  • 4.2.3 教育舆情的冲突规律32
  • 4.2.4 教育舆情的衰变规律32-33
  • 第五章 教育舆情存在的问题33-40
  • 5.1 教育舆情的管理瓶颈:教育舆情的研究实为教育信息化内涵的延伸33-34
  • 5.2 教育舆情的刻板化倾向:教育舆情研究实则着眼于教育与人的研究34-37
  • 5.2.1 教育与人之间的互通才为教育舆情创造了可能34
  • 5.2.2 教育舆情的问题研究实则为了强化教育之下人之素质的最大提升34-35
  • 5.2.3 教育舆情之下,人在教育中遭遇的潜在危机和隐含问题35-37
  • 5.3 教育困境:舆情之下,拯救学生心理37-38
  • 5.3.1 竞争高压下,心理素质普遍较低37
  • 5.3.2 人际交往单一,信息筛选能力差37-38
  • 5.3.3 舆情点的不确定性38
  • 5.4 教育舆情引导的待延伸性38-39
  • 5.5 次生舆情的存在性39-40
  • 第六章 教育舆情的引导策略40-45
  • 6.1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全方位发布机制40-41
  • 6.1.1 依托基层,广泛收集意见41
  • 6.1.2 依托内参等平台,创立了解重点舆情的重要窗口41
  • 6.1.3 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形成网络干预新机制41
  • 6.2 构建教育舆情的快速评估筛选机制41-42
  • 6.2.1 教育舆情信息的筛选原则42
  • 6.2.2 教育舆情信息的挖掘42
  • 6.2.3 教育舆情的评估工具和判定机制42
  • 6.3 重点教育舆情的快速干预机制42-43
  • 6.3.1 教育管理层应健全依托媒体的舆情干预渠道42-43
  • 6.3.2 启动增强机制,助长补益性舆情43
  • 6.4 对于次生舆情的监控43-45
  • 第七章 教育舆情的案例分析45-48
  • 7.1 教育舆情引发教育功能的思考45-46
  • 7.2 把握教育舆情,助政府渡过信任危机——2012年全国性考研泄题46-48
  • 参考文献48-5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况及其联系方式58-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高校学生舆情的类型研究[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6期

2 刘月平;社会心理压力及情绪的不良转化——兼论与舆情的关系[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3 陈月生;于家琦;;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应急和预防机制与舆情[J];社科纵横;2006年07期

4 王来华;温淑春;;论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问题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张丽红;;试论舆情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J];理论月刊;2007年01期

6 杨丽英;;大学生群体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7 欧三任;;农村群体性事件舆情传播机理探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3期

8 陈克信,,邱金生;新时期干部理论教育方式方法的尝试[J];时事报告;1995年02期

9 旷芳;;“议程设置”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10 葛晨光;;做好舆情分析 确保高校安全稳定[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希莹;;舆情概念辨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为民;;网“客”传播和公安“舆情”[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郝文江;马晓明;武捷;;网络舆情现状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4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何顺兰;王兴起;胡宏宇;姜明;;多媒体舆情分析系统设计与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江;侯敏;;语言文字舆情论略[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德超;张馨睿;贺晶晶;;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朱晓东;杨国俊;;聚类分析在网络舆情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绍兴市委党校 罗新阳;构建农村舆情预警机制[N];绍兴日报;2011年

2 孙愫、媛媛;中宣部舆情局领导来我市参观考察[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3 临县宣传部 李玉峰;浅谈舆情信息写作[N];吕梁日报;2011年

4 记者 邹雄;研究网络舆情的调查回应工作[N];柴达木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李高阳;国企承受负面舆情压力大[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记者 郝勇;妇女舆情信息直报点制年内建[N];四川日报;2011年

7 郑言;人民网副总裁陈智霞:资本市场舆情监测已成朝阳行业[N];证券时报;2011年

8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舆情和微博问政报告 舆情汹涌,政府怎么办?[N];南方日报;2011年

9 陈婕;《环保舆情》成有力助手[N];中国环境报;2011年

10 兰州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沙勇忠;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导控[N];民主协商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根生;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潘新;基于复杂网络的舆情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玉国;基于内容的互联网舆情信息挖掘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万源;基于语义统计分析的网络舆情挖掘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郑路;群体极化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陈昌文;都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出版业(1843—1949)[D];苏州大学;2002年

7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8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郑西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传播学发展轨迹[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龙;网络舆情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石晋杰;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石卉;基于网络内容分析法的舆情信息研究及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晔;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黄广发;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巨慧慧;针对网络舆情的情感倾向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项斌;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若尘;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殷婷;网络舆情逆转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陈华;危机管理视角下的公安网络舆情应对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8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18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d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