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新课改:尚未完成的教育启蒙

发布时间:2017-08-23 03:36

  本文关键词:新课改:尚未完成的教育启蒙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改 启蒙 内驱力


【摘要】:新课改实施10余年来,各方论争不一。本文认为新课改实质是教育领域里的一场启蒙运动。自上而下的系统改革,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决定了启蒙起步的必然困局;激活一线的改革动力是课改的推进策略,也是启蒙勃兴的决定因素;课改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之后,相关配套措施跟进不力,导致启蒙之殇;但师生的课程参与使得课程改革不可逆转,这是启蒙的幸运。启蒙往往只聚焦终极目标,带有整体性、模糊性特点,在问题逐渐呈现之际,本文对于如何深化课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新课改 启蒙 内驱力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世纪之交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系着亿万儿童的命运,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大使命。然而,世纪之交亦是一个重估一切价值的时代。新课改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并将其作为凝聚共识的口号——“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注定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兆兵;;双向适应:渐进式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陈修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任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与反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3 张建雷;;试论学校建构学习型组织的价值意蕴——以学校组织变革为分析视角[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邢迎风;;校本研修网络化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高占伟;;《毛泽东诗词鉴赏与研究》课程的几点认知[J];才智;2010年13期

6 杨晓艳;唐虢;;校本培训:背景透视和机制构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福春;;试析我国教育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8 吕华;;从教育政策学视角看当代世界教育改革[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9 卢镜;;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中经验吸收的有限理性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马忠丽;;直面课程与教学改革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洪宇;;中国教育百年改革的经验教训[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方增泉;;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力推进教育创新[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韦立君;美国公立高中能力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玉洋;大学生德育社会化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陶惠萍;教研组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潘云芸;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研组建设之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哈琴;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盛毓;论学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觉及其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怡;推进幼儿园教师合作的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娟;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赣萍;我国中小学生“减负”政策的限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全;;把握好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4期

2 丁卫华;余坤蔓;;新课改视野下的课程评价[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3 马会从;;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13期

4 黄兰芳;贾巍;;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5 蔡柔美;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形式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36期

6 李孝川,王凌;新课改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4年12期

7 陈胜;新课改,教要变,学也要变[J];师道;2004年12期

8 唐宗洋;“新课改”呼唤新作业观[J];文教资料;2005年03期

9 李精锋;;新课改对教师发展的要求[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5年04期

10 陆云峰;;课改,需要静心回归[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凡春来;;新课改中应重视情感教育[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常省;;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心理适应性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吕桂娟;;“3+1”课堂模式改革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4 刘俊秀;;新课改下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杨昌钧;;《新课改下教育技术整合教学课堂研究》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荣丽;;浅谈新课改下的个性教育与人性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7 马艳云;;西方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王保星;;福泽渝吉启蒙教育思想及对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春媛;;新课改下学科教学与心育整合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于欣;;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知识的海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小伟;“新课改,你说我们该听谁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胡国雄;新课改,也可在静中求“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实习生 刘丽萍 记者 毛传来;我省48个县小学初中实行新课改[N];浙江日报;2003年

4 记者 袁新文;全国新课改 八年磨一剑[N];人民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丑万涛 郝芳;新课改催生新变化[N];陇东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玉贵;新课改如何应对高考:家长学生最关心[N];南充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杨占苍;新课改带来七大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刘炳桂;新课改应关注教师[N];中国教师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邵滢;开出创新花 结出快乐果[N];开封日报;2008年

10 麻城市教育局普教科 陈治榜;新课改不能动摇教师的主导地位[N];黄冈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肖弋;论“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新课改教师培训中的运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海艇;促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招清;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丽萍;Moodle环境下多元化学生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玲;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忠才;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河南大学;2008年

8 刘磊;“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金泉;新课改中的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廖华红;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校本培训[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22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22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7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