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后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差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4 17:12
本文关键词:2001年后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差异的影响
【摘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与地区间差异问题是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面对这一困境,中央政府于2001年后开始寻求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与财政体制变革。针对乡级政府财力有限而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充足投入的问题,中央政府于2001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统筹与管理职责“由乡到县”的体制改革,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之后,中央政府于2005年又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继续加强更高层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责任,推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以提升经济落后地区义务教育的财政保障水平,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与地区间发展非均衡问题。在上述一系列改革背景下,本文分别运用描述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就中国县级地方教育财政支出差异在以上两次改革前后的变化趋势与特征,以及两次改革对中国县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差异的改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 在描述分析部分,本研究首先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等多种概要性指标进行差异变动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7年县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差异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动趋势,县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差异仍然以省内差异为主。除概要性指标外,本文还尝试采用一种较为新颖且前沿的非概要性方法——相对分布法,就两次改革前后县级地方教育财政支出差异的变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观测到了一些以往研究未曾发现的结果。相对分布法显示1999-2007年两次改革前后县级地方教育财政支出分布虽然既有位置变化,,又有形状变化,但总体以位置变化为主(即以水平提高为主),形状变化(即差异变动)相对较小。“以县为主”的改革对县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差异的影响并不大,主要表现为“中部改善,两端极化”,而“新机制”改革对县域间地方教育财政支出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大,主要表现为“两极改善,上下四分位数分化”。历经两次改革后,有大量县级单位向教育财政支出分布的上下四分位数位置转移,从而推动极化指标数值不断增高。 在回归分析部分,为纠正面板数据分析所可能存在的异方差与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工具变量法并结合GMM估计技术,就“以县为主”和“新机制”两次改革的分配效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地区间财力差异和教育需求差异后,两次改革对县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分布中下部至底部位置的差异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差异改善主要集中在支出分布中上部至顶部的位置。与地区财力和教育需求变量相比,两次改革的差异改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当前日益扩大化的财力差异与教育需求差异所抵减。 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为中国未来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进一步调整与深化改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性意见,包括提高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责任,构建义务教育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为义务教育设计相对独立的税基,等等。
【关键词】:教育财政 体制改革 县域间差异 相对分布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2.3;F812.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9-10
- 1.2 研究的数据、方法与结构10-13
- 1.2.1 研究的数据10-11
- 1.2.2 研究的方法11-12
- 1.2.3 研究的结构12-13
-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13-14
- 1.3.1 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13
- 1.3.2 存在的不足13-14
- 第二章 教育财政支出差异的研究文献回顾14-27
- 2.1 地区间教育财政支出差异的测量方法14-20
- 2.1.1 差异测算指标的选择14-15
- 2.1.2 基尼系数(Gini Index)15-17
- 2.1.3 广义熵指数(Generalized Entropy Class)17-18
- 2.1.4 相对分布方法(Relative Distribution Approach)18-20
- 2.2 研究文献综述20-27
- 2.2.1 国外研究20-22
- 2.2.2 国内研究22-26
- 2.2.3 国内外研究评价26-27
- 第三章 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分配效果的描述分析27-39
- 3.1 概要性指标的测量结果27-30
- 3.1.1 县级地方教育财政支出水平分析27
- 3.1.2 县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差异分析27-29
- 3.1.3 县域间生均教育财政支出差异的分解研究29-30
- 3.2 县域间生均教育财政支出的相对分布分析30-39
- 3.2.1 县级地方生均教育财政支出的核密度分布分析30-31
- 3.2.2 相对分布的概率密度分析31-34
- 3.2.3 相对分布的分解分析34-38
- 3.2.4 极化指标的变动38-39
- 第四章 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分配效果的回归分析39-47
- 4.1 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39-43
- 4.1.1 模型设计39
- 4.1.2 自变量说明39-43
- 4.2 回归结果43-47
- 4.2.1 改革对县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差异基尼值变动的影响43-44
- 4.2.2 改革对县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差异广义熵值变动的影响44-47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7-51
- 5.1 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总结47-48
- 5.2 相关政策建议48-51
- 5.2.1 提高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责任48-49
- 5.2.2 构建义务教育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49-50
- 5.2.3 为义务教育设计相对独立的税种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55-56
- 附录 2 县级数据样本说明56-58
- 后记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杨建芳;;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曾满超,丁延庆;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3 孙志军;杜育红;李婷婷;;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增量效果与分配效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4 熊俊;基尼系数四种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商业研究;2003年23期
5 安晓敏;任永泽;田里;;我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公平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俞国良;郝志军;金东贤;;“以县为主”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红旗文稿;2003年16期
7 范先佐;朱苏飞;;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陈光金;;中国收入不平等:U型变化与不确定的未来[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9 钟娟;;我国教育政策的变迁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10 贾智莲;;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经济论坛;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792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9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