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内隐知识的情境判断测验
本文关键词:教师内隐知识的情境判断测验
【摘要】: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师生交流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内隐知识。内隐知识的存在有利于教师解决具有时间限制或突然发生的复杂情境问题的解决,在这类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智慧与教育的艺术性。教师的内隐知识往往是以一定结构存在的。本研究选取213名教师样本,使用自编情境判断性测验,通过情境选择、项目分析确定教师内隐知识问卷。得到教师的内隐知识的结构具有四个维度:个体维度、个体间维度、组织维度与情境维度。总量表与分量表信度分别为:.936、.801、.843、.833、.804,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四个维度包含9个子维度即责难批评、间接批评、任务处理;协商解决、延迟推脱;组织压力、组织管理;情境忽视、情境处理。因此,教师的内隐知识是一个二阶两因素模型。
【作者单位】: 佳木斯市第一中学;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师 内隐知识 情绪判断性测验
【基金】: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教师内隐知识的结构与外显教育管理策略关系的研究”(JYC2011-011)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一、教师的内隐知识测量的必要性(一)教学过程中内隐知识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外显知识,而且也存在着大量的内隐知识。影响着教学的过程也影响着学习的过程[1]。这些内隐知识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教师和学生都能感知得到(如语文教学中意境、英语教学中的语感、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志超,张敏;基于知识的沟通方式有效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毕红星;试论体育教师个体主观教学观念的转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阮永福;杨勇杰;;对“缄默知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4 张晓春;;基于边界理论剖析体育教学决策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余志芳;;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6 赵成蓉;;基于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后现代课程观理论依据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7 王月玲;;从默会知识视角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J];成功(教育);2010年06期
8 都冬云;;师范生说课问题成因:基于波兰尼缄默知识理论的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9 方红;;缄默知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智慧[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陈世华,董丰钧;缄默知识理论及其化学教育意义[J];化学教育;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春霞;张启良;;隐性知识与军校学报编辑能力的提升[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莉;内隐知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立忠;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亚杰;基于集成的学位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古秀蓉;理解情境:走近幼儿的伦理视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凤;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智慧基本问题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洪鹏;英国埃克斯特大学初等PGCE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齐丽娟;小学教师课堂管理中的实践性知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方艳;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生活状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黎文芳;实践经验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郝大伟;中学隐性德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年
8 黄晓坚;基于意会认知理论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及其方法途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孟晓瑞;对小学家长会的知识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冬敏;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性知识创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云亮;;内隐学习理论对德育的启示[J];传承;2011年08期
2 刘岸英;内隐知识: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视角[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张三花;让内隐的知识流动起来[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4 陈录庭;程永军;;知识管理对教育信息化的启示[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李放放;蒋柯;;国外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者职业资质研究述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洪明;内隐知识理论及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2期
7 ;教师书画[J];安徽教育;2004年08期
8 ;教师书画[J];广西教育;2004年28期
9 ;教师书画[J];人民教育;2004年18期
10 约翰·施拉特,邓笛;我是教师[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潘小莉;;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及其影响浅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徐燕萍;;教育是农业,教师当何为?——论生态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整体教育”职能[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友仁;;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意识的更新[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蒋晋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9 王金道;;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多纬度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余峥嵘;;做一个“会说话”的老师——浅谈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建国;教师专业成长四步曲[N];中国教师报;2007年
2 上海市教科院 顾泠沅 杨玉东;校本研修的有效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2008年
4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淑颖;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浩;关于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辛丽春;论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金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双;教育行动研究的本土化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21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2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