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性人格对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情绪性人格对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创伤后成长(PTG) 情绪性人格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摘要】:汶川地震两年后,采用小五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49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创伤后成长与情绪性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年龄、性别差异不显著;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体验的改变分值最高,其次是自我觉知的改变,得分最低的为生命价值的改变;(2)积极应对方式在情绪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则不发挥直接的中介作用;(3)情绪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效应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低社会支持组的个体情绪性人格越高,越容易采取积极认知、寻求支持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产生更高的创伤后成长。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青少年 创伤后成长(PTG) 情绪性人格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2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有关创伤事件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创伤事件的经历者不仅会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PTSD)、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也可能表现出对自我力量更加确信、与家人和朋友更加亲密、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等积极变化(Borja,Callahan,Long,2006;H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邹泓;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3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4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潜变量交互效应分析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5 庞智辉;游志麒;周宗奎;范翠英;李晓军;;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庄伟;曹晖;赵富才;;高职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接纳、交往焦虑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吴新雷;刘海燕;;重点高中学生运动情绪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3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4 赵世奎;;博士培养质量评价的差异性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5 金盛华,宋振韶;当代青少年同辈交往的影响机制及其引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邹泓;李彩娜;;中学生的学业行为及其与人格、师生关系的相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8 赵树东;;人格维度与青少年的体育锻炼[J];搏击(体育论坛);2009年04期
9 孟秀红;黄朝辉;孙莹;陶芳标;万宇辉;许韶君;;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10 卢敏;殷恒婵;郭建富;;人际关系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与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和自主性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徐速;;华侨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胡保玲;云乐鑫;;网络顾客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顾客信任的中介作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程新生;罗艳梅;申拴亮;李海萍;;控制方式对控制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郭全根;;高校中青年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沛;陈莉;;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8 王茹;贾军;;优秀运动员目标定向、认知特质焦虑与自信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杜运周;任兵;陈忠卫;;先动性,合法化与中小企业成长——一个中介模型及其启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程新生;罗艳梅;程璐;申拴亮;;控制方式对控制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万益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姜亮;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丹;卷入程度对品牌偏好的影响:广告诉求的缓冲作用,品牌印象的中介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有云;;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应对风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2 杨波;人格5因素模型的两种理论:词汇观和特质论[J];心理科学;1999年01期
3 方平,熊端琴,郭春彦;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4 许淑莲,吴志平,吴振云,,孙长华;成年人某些个性特征的年龄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1996年01期
5 申继亮,王大华,彭华茂,唐丹;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7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年05期
8 张莹,甘怡群,张轶文;MBI-学生版的信效度检验及影响倦怠的学业特征[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9 朱晓斌;王静丽;;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申申;庞霭梅;;论青少年的意志及其培养[J];心理学探新;1992年04期
2 刘桂臻,钱铭怡,肖广兰;宁夏地区汉族与回族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3 ;心理学[J];全国新书目;2003年05期
4 刘小英;网络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5 陈子军;;青少年沉湎网络的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5年S3期
6 朱旭;;情景因素对同一性形成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年02期
7 沈贵鹏;;代沟:一个敏感的教育话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Z1期
8 郭德华;殷晓旺;周群;夏玲;秦园珠;;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7期
9 林玲;;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特征、心理功能和存在的问题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张瑜;李宏翰;;论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发展[J];教育探索;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雷;梁福成;王雪艳;;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R
本文编号:855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5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