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文本依据辨析——兼论“教育目的”概念的拟人化使用问题
本文关键词: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文本依据辨析——兼论“教育目的”概念的拟人化使用问题
【摘要】:当前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依据的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三段文本,均被译为"目的"的两个英文词其实含义有别,所谈的问题也有差异。其中两个文本宜解读为"教育无结局"或"发展无止境",另一个文本则针对教师在教育行动中的思维过程,指出"教育目的"概念的拟人化理解和使用对教育过程的危害,使教育者的行动变成机械的过程。更进一步,杜威针对教育者构思"目的"时常见的错误,为这一思维过程提出了几个规范。深入解读后一种"教育无目的论",可以给课程编制者和教师正确对待"预定教育目的"提供深刻的启示。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 约翰·杜威
【基金】: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基金资助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在教育学界,关于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多年来存在诸多解读,简单的解读对这个论断加以批判,认为杜威这个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主张放任儿童;复杂的解读则深挖杜威提出这个论断的“背景”,认为杜威是用激烈的言辞、错误的提法来表达自己关于教育目的的取向,并进一步分析他属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刚平;课程意识及其向课程行为的转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方黎;;体验式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邓俊超;郭礼智;;农村幼儿园混龄课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6 肖海平;邓银城;;新时期我国农村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7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张蕊;;浅析《泰勒原理》产生的背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开友;;概念教学及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兆t,
本文编号:882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82889.html